法律知识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亟需在学校和社会的正确指引下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本次调查即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研究与剖析,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人员:调查目的:法律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而当前中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法律知识有所欠缺,且权利意识有待提高,多数大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组织者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了解,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起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包括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实地采访查找图书馆、网络资料调查人数:129调查结果:如下所示正文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a.国家宣传B.自己阅读书籍c.亲身经历d.其他2.您认为法律的作用是a.保护公民权益B.打击非法犯罪c.规定公民义务d.巩固统治阶级统治E.说不清分析: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国家宣传和自己阅读书籍这两种途径来了解法律知识的,相对而言,通过亲身经历而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的学生所占比重偏少,说明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多限于书本知识和宣传媒介,实际运用而得的法律知识相对较少。
而认为法律的作用在于保护公民权益,打击非法犯罪,规定公民义务,巩固阶级统治的学生比例相应递减,极少部分学生说不清楚法律的作用,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作用仍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且保护公民权益占最大比重。
3.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吗a.会B.不会4.您去超市购物,有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a.会B.有时会c.不会5.你是否买过盗版产品?a.是B.否6.你怎么看待盗版?a对无所谓,对我有利B是侵权行为,支持正版c是侵权行为但还是会买分析:从中我们发现,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的学生所占比重与不关注的比重几乎持平,去超市购物索要发票的习惯也只是有时会有,而对于盗版问题,94%以上的学生都有过购买盗版产品的经历,66%以上的学生明知道盗版是侵权行为但仍会购买。
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极少不分学生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7.平时生活中您会注意运用法律维权吗a.经常B.很少c.没有8.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B.用武力解决c.通过关系解决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9.您觉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a.非常重要,没有法律无法解决问题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运用法律c.一般吧,我不得已时不会找法律d.根本没有用分析:虽然有50%的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实际上将近80%的学生很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权,这是一个矛盾的结果,说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渐成为一个口号式的措施。
而41%的学生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有时会运用法律,29%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寻求法律的帮助,只有25%的学生认为法律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毫无用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
10.宪法一词您理解吗a.基本明白B.了解不多c.听说过,不了解d.没听说过11.您是否能区分违法和犯罪a.能B.分不清c.有时能12您对知法犯法的人怎么看a.可以饶恕B.严惩不贷c.视情况分析:5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宪法一词基本明白,余下学生则对其了解不多或不了解。
54%的学生能分清违法和犯罪,32%的学生有时能区分两者。
58%的学生认为对于知法犯法的人要视情况而处置,39%的学生认为要严惩不贷。
这说明大学生有个人的法律判断与理解,但是总体法律素质仍然不高。
13.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a.自我保护B.隐私保护c.经济保护d.其他14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a.教育不完善B.老师家长没尽到责任c.社会发展不够d.其他分析:从数据可见,78%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缺少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70%的学生认为缺少经济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而58%的学生认为缺少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
三者之间的比重差距并不显著。
66%的学生认为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有外部的教育原因和内部的自身原因,也有部分认为是社会发展不够。
说明大学生自身能意识到法律意识欠缺这一问题,并能客观看待其原因。
15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a.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B.略有不平等,底层劳动人们没有保障c.非常不平等d.不知道16.你认为法律能够切实维护您的利益吗a.能,我有信心B.不能,法律成为了有钱有权人的代表c.暂时不能,以后会完善分析:65%的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略有不平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42%的学生认为法律暂时不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但日后将会完善。
34%的学生相信法律能维护自身利益,对法律有信心。
而23%的学生则认为法律是有钱有权人的代表,不能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现状的认识,一方面也简介说明了目前法律的不完善之处。
结果概述:综上所述,证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法律观念不强,法律知识有所欠缺,整体状况堪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部分学生甚至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现状有所不满,认为应有所改善,使其更加公平。
原因分析: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又肩负着父母、老师、亲友和社会的希望,承受着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能否妥善解决心理生理压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个人成长。
另外,在种种现实压力下,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学习法律知识更为实际与重要,而且法律知识相对较为枯燥繁琐,缺少吸引力,因此大学生没有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没有扎实的法律基础,法律意识自然不会很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非法侵害,大学生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加以维护,部分大学生甚至根本没有诉诸法律的意识。
在日常生篇二:关于法律常识的社会调查报告成绩申请申请分数:85理由:在这次社会调查中,虽然有些不足,但我是经过努力思考,反复斟酌,抱着认真谨慎的态度去做的。
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图表相互交错,整洁美观。
内容详略得当,报告元素要件完整,勉强算是一篇好的社会调查报告。
日期:20XX-2-12调查提纲一.标题:《关于法律常识的社会调查》时间:20XX-1-12——20XX-2-12方式:问卷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在新时期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以及认可度,特别是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使人们更加了解法律常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步骤:1.撰写社会调查问卷。
这次调查主要以社会调查问卷为原始资料来反映当今人们对法律的认识。
2.发放调查问卷。
我这次的调查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农村人口,以农村来反映新时期的变化是很可行的。
3.统计与整理。
将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或问题。
4.对结论和问题进一步的阐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理解,总结全文主要观点,发出号召。
三.撰写调查报告关于法律常识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意义现在我国正在加紧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在这个大背景下,了解我国法制建设成效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更加清楚反映在这个现实,我将调查对象主要定格在农村居民,但由于农村知识水平的局限,因此我将问题设置的十分简单,并且针对的是农村学生。
调查时间就是这个寒假(即20XX-1-12——20XX-2-12),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是能够及时反映我国法制建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自己的建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弥补农村的薄弱环节,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得农民也能知法、懂法,从而做到守法、用法和护法。
在调查之前,我心中颇有几个疑问:在新世纪,常言所说的“民不与官斗”是否还存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是否有意识的去了解法律知识?人们是否敢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
二.调查方法1.关于法律常识的问卷调查。
针对以上问题,我向群众发出的问卷有60份,回收51份,回收率达到85%。
为了不耽误群众的时间,我只拟定了10道选择题。
其中,7道题都是判断题。
对此,我选择了5道题来进行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表第一题.您的文化程度?选项a.初中B.高中c.大学d.其他人数(人)1113234第二题.您是否经常看法制节目?a.是人数(人)19第三题。
您关注国内重大民事或刑事案件吗?项目a.是B.否人数(人)2823第四题。
20XX年举办的“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是第几届?选项人数(人)正确19错误32第五题。
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制定的?人数(人)a.195442B.19764c.19825三.数据分析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分析,大多数被访者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深。
对最近发生的法律案件有过了解,但对法律知识的关注程度较低。
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数据上看,在被访人中大学学历的人居多,其他文化程度较少。
但其中未经常看法律节目的被访者约占63%,这可能是他们认为法律太过于深奥和难以理解,对法律也无太大兴趣。
平时也不常用,对此有些忽略。
况且,他们之间在发生纠纷是通常是通过居委会或村委干部来协调解决的。
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法律知识是可有可无的。
从第三题的数据上看,多数被访者还是经常关注国内重大民事案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