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本文档是对人大出版社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理论文字的简要概括,不包含在讲课时所涉及的图表、公式、资料、案例、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

* 建议本文档单面打印、装订,在背面空白处可补充记录。

* 减轻学员的听课负担,供预习或复习时参考。

* 个人整理,如有调整,不再通知。

===============================================================前言高鸿业(1921-2007),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1944年,本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的机械系;195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对它加以否定;在个别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要看到它的可资借鉴之处。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位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并出现萌芽;学术界公认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为标志。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稀缺性规律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这正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学习经济学的作用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三、学习经济学的态度1898年,凡勃伦在《经济学季刊》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发达的科学?”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立了经济学奖。

第一章引论本章作业教材,11 页,第2 题。

指南,第一单元,分析:第6、7 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以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基本假设条件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这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简称“理性人”。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单个消费者和厂商分别以产品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双重身份出现在产品市场上,又分别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在要素市场上。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需求是消费者一定时期在可能的价格愿意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

“需要”是一个自然概念,表示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物品或感情的要求;“需求”是一个经济概念,表示和购买能力有关的消费欲望。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一、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经济模型是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实经济的一种简化描述。

四个步骤:对经济现象归纳和抽象,定义相关变量;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假说;将假说符号化和公式化,建立经济模型,获取数据对模型求解;分析计算结果并判别。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只要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就可用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概念表明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了1% 变动时,由它所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方面的弹性主要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其中,需求的价格弹性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点位置越高那么弹性系数值就越大;位置越低那么弹性系数值就越小。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五、厂商的销售收入第一种情况:对于e 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

第二种情况:对于e 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第三种情况:对于e 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于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六、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供给的价格弹性。

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价格机制的调节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二、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

最低限价。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三、价格机制的局限性第八节 蛛网模型 一、稳定均衡与不稳定均衡第八节 蛛网模型 二、模型的三种情况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本章作业教材,54-56 页,第1、9、13 题。

指南,第二单元,分析:第2、4、7 题;计算:第7、9、16 题。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现代效用理论渊源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理性思潮的一大主流。

效用的概念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效用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没有客观标准。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是指1,2,3,……,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 ,表示顺序或等级,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来推导。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应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特点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四、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表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程度。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一、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收入和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各种组合。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二、消费者选择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 一、价格-消费曲线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 三、收入-消费曲线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 四、恩格尔曲线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效应的含义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使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使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正常物品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表示以假设货币收入增减来维持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吉芬物品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一、市场需求函数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二、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每个一点表示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

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不确定性。

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消费者的风险态度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影响着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行为决策,有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大多数消费者是风险回避者。

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风险与保险第三章消费者选择本章作业教材,96-98 页,第2、4、15 题。

指南,第三单元,分析:第5、7、11 题;计算:第3、8、26 题。

===============================================================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节 厂商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化利润,但是有时厂商并不一定选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第一节 厂商 二、企业的本质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的出现是为了避免或减少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搜索和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签约成本、检查和执行签约的成本,等等。

科斯定理的意义就在于市场机制本身,他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依据。

第二节 生产 一、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任何生产函数都是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的。

第二节 生产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短期是指生产者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至少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是指可以调整全部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三、相互间的关系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增加;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减少;当MP 为零时,那么总产量最大。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四、长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以一种可变要素的函数考察短期生产技术,以两种可变要素的函数考察长期生产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