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精编试题】txt>(第一课时)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第一课时答案)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在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5、以头抢地尔:用6、故不错意也:所以7、轻寡人与:疑问语气词 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9、请广于君:扩充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11、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1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不敢交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3.长跪而谢之。
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5.岂直五百里哉?何况只是五百里呢?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d)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4.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气凛然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语气呢②岂直五百里哉?疑问语气呢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吗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篇二:三年中考题《唐雎不辱使命》专练】txt>一、(2007年)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一)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19、c(2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二、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三)(12分)东坡食汤饼①陆游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
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
恶⑥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