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经济学B”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经济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城市经济学B”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融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经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外在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熟悉中国城市主要经济活动内容的运行现状及规律,学会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领域所遇到的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内容城市问题的经济学解释、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失业与贫困问题、城市土地经济,城市住宅经济。

2.难点内容城市产生的经济学分析,地租理论与土地区位选择、住宅供求与流通、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

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无)七、作业要求针对重点内容至少布置4个作业题,形式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题或小型调研报告。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1.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70%,采用期末开卷书面考试的方式评定。

2.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30%,根据听课、作业、质疑、课堂讨论等表现出的能力、素质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推荐教材:[1]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主要参考书:[1] 阿瑟·奥沙利文. 城市经济学(第四版)[M].中信出版社,2003[2] 保罗·诺克斯, 琳达·迈克卡西. 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9[3] 谭善勇,王德起. 城市经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菲利普·麦卡恩.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M].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 丹尼斯·迪帕斯奎尔, 威廉·C·惠顿. 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覃事娅大纲审核人:董力三课程编号:020*******英文名称:Real Estate Economics学分:2总学时:32。

其中,讲授32学时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土地管理与土地法规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适用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专业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能掌握对房地产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对房地产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锻炼对房地产经济问题的思考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将来的实践中。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内容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区位理论、房地产外部性理论、房地产周期理论、房地产泡沫、住宅价格的构成及形成机制、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2.难点内容房地产周期理论、住宅价格的构成及形成机制、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四、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无)七、作业要求本课程有2次作业,主要是关于房地产金融和住宅价格这两大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1.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主要采用期末书面考试的方式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

2.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40%,根据作业、质疑、课堂讨论和自由选题报告等能力、素质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推荐教材:[1] 曹振良. 房地产经济学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主要参考书:[1] 谢经荣. 房地产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简德三,王洪卫. 房地产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熊鹰大纲审核人:董力三课程编号:020*******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s学分:2总学时:32,其中,讲授32学时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适用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该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观念;熟悉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并促进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基本要求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研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发展和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技术;2.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和特征以及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经济原因;3.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4.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和讨论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问题;5.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和讨论污染控制和管理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

2.教学难点环境恶化的经济学分析,环境价值评估法的选择与使用,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对某个环境(或自然资源利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

七、作业要求根据教学内容与时间合理布置6-8次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1.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80%,主要采用期末书面开卷考试的方式或学生自己独立围绕专题查阅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进行评定。

2.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20%,其中根据作业、课堂讨论和学习态度等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推荐教材:[1] 马中.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1] 张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 鲁传一. 环境经济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 董小林. 环境经济学[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4] [美]汤姆·泰坦伯格.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第5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 [美]Scott J. Callan, Janet M. Thomas.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M](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中文版“建筑法规A”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许广、吴若华大纲审核人:许建和课程编号:0301000205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学分:2总学时:32。

其中讲授 32学时适用专业: 建筑学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一)(二)、建筑设计(一)(二)(三)(四)(五)等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四年级本科学生。

本课程根据建筑师职业教育需要,对我国建设领域内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系统介绍,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建设领域内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的复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根据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学习国家现行法规与规范同时,使学生了解掌握《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文件、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建筑、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在建筑活动中自觉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履行建筑和城市规划岗位职责。

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建筑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现行法规与规范;建筑法,城市规划法,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资料;建筑法规的学习方法及要点等。

2.教学难点对建筑法规的实际分析和把握,建筑法规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集中讲授建筑法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全面掌握建筑法规的相关知识,能够实际运用建筑法规知识分析案例。

掌握一般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的建筑法规现象,及分析方法。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观看幻灯录相,通过实例了解建筑法规知识,加强直观教学效果。

七、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布置案例分析作业,结合课外习题等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章节知识。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1.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主要采用期末书面考试的方式评定。

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考试。

2.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40%,主要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如按讨论问题次数、听课的认真程度)的方式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本课程为指导性课程,不设定统一教材,有大量专业书籍作为参考书。

1.推荐教材[1]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等. 建筑法规教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主要参考书:[1] 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务全书[M]. 北京:法制出版社,1997[2] 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司.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释义[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3]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政策法规司.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指南[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4] 国家计委政策法规司.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金融法制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土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左恒忠大纲审核人:王忠强课程编号:0301000215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Law for Civil Engineering学分:1.5总学时:30。

其中,讲授 28学时,实训2学时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合土木工程类建筑、桥梁、隧道、岩土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四年制本科用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法律基础等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类建筑、桥梁、隧道、岩土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四年制本科用,属于专业类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领域方面的法律知识—建设法规,了解工程建设相关法规的立法目的、原则、程序,了解工程建设法规的执行与守法;使学生受到基本的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训练,熟悉、掌握土木工程专业人员执业应具备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增强工作中的法律适应意识,树立法制观点,从而培养学生今后进行相关专业工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手段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