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的核电设备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9T10:16:46.9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郝慧峰
[导读] 摘要:随着核能事业的发展,核电站的建设投资也在不断地加大,站内的核电设备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山东省烟台市 265116)
摘要:随着核能事业的发展,核电站的建设投资也在不断地加大,站内的核电设备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
核电站的建设和核能的利用与发展,除了要有专业的技术保障,还要保证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只有选择安全可靠的核电设备进行工作,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促进核电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核电运行;安全管理;核电设备管理
1 强化核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核能源发电不仅能够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环保意义,但由于核能源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想要使用核电能源,就必须要做好核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强化核电设备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意义重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核电生产设备逐渐趋近高速化、智能化,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核电设备管理应用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核电运行安全性。
为了规范核电设备应用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要重视核电设备和技术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挖掘核电设备的作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核电设备管理安全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加强核电设备安全管理,提高现场核电设备实际管理水平,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不断进行核电设备的监督、检查。
经过长期的操作和使用,设备必然会有所磨损,核电设备性能必然会有所下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进行老化设备的更新维修,对设备使用全过程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及时改进设备使用和管理方法,充分积累设备管理经验,不断强化核电设备安全保障管理,建立安全可靠的核电运行环境。
2 核电设备建设程序的规范管理
2.1 核电站的合理设计
为了保障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关人员应当科学设计核电设备,在核电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安全运行作为第一准则。
核电设备的设计是核电站运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保障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在核电设备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事先准备两套设备,以便于在运行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其更换,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影响核电正常运行。
同时,在核电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引进自动化控制技术,一旦设备运行出现问题时,自动化系统可进行自动调节,在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同时,有效节约故障处理时间,降低其对核电运行的不良影响。
在核电设备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选择合理的堆放装置,以便于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利用装置有效控制核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核电设备的设计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只有建设完整的事故预防设施,才能做到事故的有效预防及其及时处理。
2.2 预先判断故障
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紧急的事故发生,而这些故障如果不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就会对核电站的安全和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这就要求核电站的管理人员提前分析总结出一些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并研究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当设备的一些预计故障出现时,工作人员不会因为没有准备而对核电站的发展造成影响。
首先,核电站应该请教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问题,并对故障造成的结果进行估计,预制解决方案。
其次,要加强对核电站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使工作人员对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掌握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故障。
最后,要求工作人员对故障的预判有一定的了解,在设备突发故障的情况下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或者把损失降到最小。
2.3 保证设备安装质量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进步,核电设备逐渐面向智能化与高效化发展,不断提升核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是核电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保障核电设备安全运行才能促进我国核电事业的长远进步。
因此,在核电运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可一味的要求设备数量的增长,在扩大核电站范围的同时,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核电设备的质量,以此才能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同时,在核电站设备的检查及其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有效控制检修时间及其检修力度,实现核电设备质量的动态控制,以此才能为核电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利条件。
2.4 强化核电设备的管理
核电企业不仅要保证核电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质量,还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做到及时检查和定期维护。
核电设备属于长时间运行的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会产生一定的磨损,这对设备的使用和工作的安全都会有很大影响。
因此,加强设备的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安全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构件,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核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对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中,要严格把关,监督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修质量。
3 加强核电设备风险管理和预防性维修
3.1 加强核电设备风险管理
设备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是核电站发展的前提,作为核电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对核电设备的建设和运行风险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在核电设备的建设和运行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和使用进行分析,对容易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行监督和控制。
风险管理贯穿核电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的全过程。
一个合格的核电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核电设备的运行风险做到及时掌握并控制。
在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和工作进行观察和分析,设定好工作计划,使核电设备能够有计划的运行。
此外,管理人员要设备的运行作出分析,及时的修改运行计划,实现高效生产。
管理人员在不断的制定计划和对计划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核电设备运行的分险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及解决措施的预制,实现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核电设备的风险管理不仅是要对核电设备运行状态时进行风险管理,还要对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设备的保养进行风险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质量。
在设备的维护中要适当地采取新技术,实现设备安全维护的同时也会相应的降低成本。
3.2 加强核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核电运行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核电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性维修计划,保障核电站正常的使用寿
命,优化核电站设备设计性能。
从故障发生的根本问题出发,对核电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核电设备预防性维修,推动核电设备管理工作进程。
同时,还要做好核电设备监测和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提高核电设备管理水平,降低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使用寿命。
开展多方面全方位的设备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设备故障应对措施,优化设备检修计划。
故障代码标准体系能够降低误差,分析统计出设备维修成本和故障频率,从多个设备维修方案中选择最优维修管理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核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核电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核电安全运行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核电设备投入使用,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因此,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强化核电设备管理意识,以此促进核电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刍议怎样强化核电设备管理确保核电运行安全[J].章红伟,葛湖滨.科技视界.2017(03)
[2]核电设备采购风险管理初探[J].刘学贵,史莉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6)
[3]核电设备管理对核电运行安全的影响分析与阐述[J].魏中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
[4]浅谈核电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J].李东阳.科技风.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