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农资市场“猫腻”
作者:徐若滨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6年第3期
徐若滨
马上就要春耕了,农民兄弟要是买到了假种子、假肥料,耽误的可是一年的收成。
然而,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少不法商人又开始了他们浑水摸鱼的勾当。
如今的农资造假,早已不
是当年的纯粹假冒伪劣,从证书到配方、从商标到渠道,都已经成为了他们利用的手段。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好猎手的枪口,只要认清了一些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优质农资,并不
是很难。
肥料篇
现在的市场上,销售的化肥产品种类繁多,真假难辨。
有的经营者还直接上门推销化肥,
这些是行政管理部门难以监管到的地方,所以成了假化肥进入农村的主要手段。
如购买到假化
肥使用将会影响农民一年的收成。
因此,农民朋友们在购买化肥时,对肥料的质量一直很关心,如何鉴别化肥的质量,无疑
是广大农民朋友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肥可分为四类:即单元素肥料、复合肥、混配肥、叶面肥。
从比较直观的方面,怎么分辨化肥真假呢?相关专家表示,区分真假化肥,主要从五个方
面去分辨,那就是:看、摸、嗅、烧、溶。
一是“看”。
不同肥料有其特有颜色,氮肥(除石
灰氮以外)几乎都是白色的,有的略带黄褐色或浅蓝色(当然,添加其他成分的除外)。
钾肥
白色或略带红色,比如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都呈白色。
磷肥都为暗灰色,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呈灰色,磷酸二铵为褐色等。
二是“摸”。
把肥料放在手心,用力握住或硬压转动,
根据手感进行判断,利用这种方法判别磷酸二铵比较有效。
抓一把肥料握几次,有油湿感的即
为正品,而干燥的即为次品。
用粉煤灰冒充磷肥,也可通过手感进行简易判断。
三是“嗅”。
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进行简易判断。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铵嗅味,硫酸铵略有酸味,过磷酸钙也
有酸味,而假冒伪劣产品气味不明显。
四是“烧”。
就是把化肥样品加热或燃烧,从火焰颜色
或熔融情况、烟味和残留物情况来识别肥料。
如氮肥中的碳酸氢铵可以直接分解产生白烟,有
强烈铵味,无残留物;氯化铵直接分解产生大量白烟,有强烈铵味、酸味,无残留物;尿素能
迅速融化,冒白烟,投入炭火中燃烧或取一个玻璃片,接触白烟时能看到玻璃片上附有一层白
色结晶物。
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在红木炭上无变化,骨粉则迅速变黑,并发出
焦臭味。
而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钾镁在红木炭上无变化,发出“噼啪”声。
复合肥料燃烧时
与其构成原料密切相关。
当原料中有氨态氮或酰氨态氮时,会放出强烈的氨味,并有大量残渣。
五是“溶”。
也就是根据肥料在水中溶解状况加以区别,如果外表观察不易认别化肥的品种,
也可将肥料颗粒撒于湿润的地面,或用少量的水湿润,过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肥料的溶解情况
进行判断。
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等可以完全溶解,过磷酸钙、硝酸铵钙等只能部分溶解。
复混肥颗粒会发散、溶解或有部分残留物。
而假冒伪劣肥料溶解性一般很差或根本不溶解。
种子篇
作为农业生产的“命脉”,种子和化肥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收成的好坏。
近几年来,因种子和化肥的质量问题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事件屡见不鲜。
如何把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扼杀在摇篮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识别,让他们无计可施,没人买了,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如何选择,如何认准真实的种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选购优良种子呢?可采用“八看一要法”的方法来选购。
一看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
主要农作物种子标签上必须标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无编号的即为无证生产种子,有编号的
还要看该生产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
二看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
不论主要农作物还是非主要农
作物,种子标签上必须标注经营许可证编号,无编号即为无证经营种子,按《种子法》第六十
条处罚。
有编号的,应检查经营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
三看品种名称和审定编号。
主要农作物
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在该省范围内
推广。
因此,主要农作物种子标签上必须标注品种审定编号。
要注意检查品种审定编号是否真
实(以审定公告作参照)。
通过审定编号了解该品种是国审还是省审,相应地确定该品种应销售
推广的地区范围。
特别强调,种子标签标注的品种名称及植物特性必须与审定公告一致。
四看
产地和质量指标。
《种子法》明确了假、劣种子的概念,为界定假、劣种子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检查标签标注的产地和质量指标、可以准确判定是不是假、劣种子。
五看商家营业执照。
农民朋友购买种子时应选择经营时间长、经济实力强、信誉好、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经营者,
认真查看商家营业执照,对缺少相关证件的坚决不能购买并向工商、农业等部门举报。
六看所
购种子的包装、标签。
看其标注的项目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具有真实性。
购种时切忌购买“散
装种子”,这些种子没有标注种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质量标准,无法指导农民正确使
用种子。
七看种子的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种子。
虽然陈年种子并非不能用,但一般情况下,种子时间一长,对其发芽率会有一定影响。
八看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
主要是看品种介绍,所
有品种都应明确说明其所适宜种植的区域范围。
如果你所在地区不在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内,绝对不能轻易购买,否则可能造成大幅度减产。
一定要索要购货发票或销售凭证。
并保存好种
子包装袋、标签或信誉卡,要留少许种子,以便在出现纠纷时,方便维权和执法部门取证。
一
旦购买到假劣种子,应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投诉,必要时可申请田间现场鉴定,同时,积极采
取补种、增加肥水、喷洒药剂等一切可能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小。
网购篇
今年春耕,在互联网上购买农资产品,成为了一些地方的新时尚。
网购农资方便快捷,而
且价格也更加经济实惠。
不过,有些农民朋友还是有点犹豫,他们害怕在网上买到假种子、假
化肥、假农药;还有的人害怕买了东西不满意,电商不给退换。
网购农资真有大家想的那么糟
糕吗?农民朋友在网上买农资,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正如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网购农资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一是上线销售农资的网
站少,农户可选性不大。
二是对于一些低价农资,一些农户们并不买账,不相信网站销售的农
资产品质量。
有句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如果网购的是假种子,一年的收成
就全没了。
三是网购的种子如果有问题,由于缺乏实体店,索赔会比较困难。
四是农资快递成
为难题。
一般的农资网购网站,如果在网站覆盖范围内的农资,会配送到镇,然后农户去取;
但是如果不在配送覆盖地区,网站就要和邮政部门联系运送,时间一般需要15天到30天,运
费也要贵一些。
一位农户说,如果庄稼赶上雨后施肥,网购的化肥需要10多天才到就耽误大事了,感觉还是到实体店购买好。
专家表示,一些知名网站农资产品不敢、不愿上线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因为要涉及多个部门,有较大难度。
先说质量把关方面。
一是上线加盟的农资企业产品质量要过硬,不能让假冒
农资产品钻空子。
这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网站筛选、鉴定,进行质量把关,要耗费很多的人力、
物力、财力。
二是配送是个最大的难题。
在其他生活用品快递到农村都犯难的情况下,超重的
化肥、种子、农药的配送就更加困难,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接单。
在这个2016年的春耕即将来临之际,专家对于网上购买农资的消费者也给予了一些建议。
第一招:网购时注意保存交易凭证,这些电子数据信息是发生纠纷进行维权的重要证据。
第二招:网络交易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本地外地网站,都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工商部门投诉,也可
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部门投诉。
第三招:绝大部分商品都能七日内退货,根据新消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
第四招:注意辨别购物网站的合法性,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首页最下方查看该网站是否有通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的备案信息和批准文号,上述内容的图标链接如果都能点击打开,该网站即是合法的。
第五招:小心保管自己的银行卡、网购账号。
网上交易、充值时,一定要核对官网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