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项目管理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56
学分:3.5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具备了路基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桥涵上部工程施工技术、桥涵下部工程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探讨,培养学生进行施工组织、编制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解决在施工组织和进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同时为继续学习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市政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桥梁工程施工》和《市政管道工程施工》。
后续课程有:《毕业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初步的钢结构制作环节。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课程根据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基于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的分解、学习领域的构建等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并按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顺序进行教学安排。
三、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2)能够绘制单、双代号网络计划,并计算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
(3)会确定临时仓库、料场等面积;
工程项目管理
(4)能描述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5)能描述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与施工技术管理;(6)能描述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7)能描述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说明市政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能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的时间组织;
(3)会绘制施工进度计划,并进行优化;
(4)能进行施工组织空间设计;
(5)能分析和处理质量问题,能管理项目安全,
(6)能管理施工项目成本;
(7)能管理施工项目进度。
3.方法能力目标
(1)吃苦耐劳精神
(2)团队合作精神
(3)竞争意识等素养
(4)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情境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钢结构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项目要具体,确保工程实际中的构件制作方法都能训练到位。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钢结构制作的方法与流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
工程项目管理
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良好的结合。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项目成绩、综合测试,全面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项目考核+考勤+综合项目。
其中项目考核占50%,考勤占20%,综合考核占30%。
(5)项目的评分标准在学期初就公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照评价考核标准,努力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