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兰州城市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学院名称:传媒学院专业名称:新闻学学生姓名:刘晶任课教师:杨棪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论文评阅表学生姓名刘晶专业新闻学班级103论文题目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总分评阅教师评价指标及权重评语得分选题(10分)论文结构(40分)论文创新性(20分)论证(20分)语言(10分)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2013年12月25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新闻报道,从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对两家媒体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中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新闻受众观、消息来源的处理、新闻传媒的编排特色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

通过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比较,认识不同媒介生态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发现我国媒体的不足与弱点,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运作。

关键词: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新华网《洛杉矶时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信息的交互也愈加频繁,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阔,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国家的媒体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

但是中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体制、文化差异等不同,中西方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存在差异。

各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对其国家、民族、甚至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历史的馈赠,这些节日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对彼此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

圣诞节属于西方传统节日,如今在中国已经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备受欢迎。

然而中国人怎样过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一话题也无疑会让西方人感兴趣。

因此中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这一事件的报道也颇具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2013年12月25日,即圣诞节当天,我国媒体新华网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做了报道,题目为《中国人过圣诞节吃喝玩乐花样百出(高清组图)》,美国媒体《洛杉矶时报》也于2013年12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In China,nothing says Merry Christmas like...an apple?>的新闻报道,同样是针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

新华网是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新华网创办于1997年(丁丑年)11月7日,前身是新华通讯社网站,2000年3月正式更名为新华网。

为中国最重要的官方网站之一,由北京总网和分布于中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及新华社的十多家子网站联合组成,属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是美国一份著名报纸,美国西部最大的对开日报,1881年12月4日在洛杉矶创刊。

该报平日出100多版,星期日常在200版以上,发行量经常保持在100至150万份,成为美国仅有的几家销路在百万份以上的大报之一。

本文以新华网和《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从报道形式、报道篇幅、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对这两家媒体在该新闻报道中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报道类型的分析与比较首先从《中国人过圣诞节吃喝玩乐花样百出(高清组图)》这一标题来看,新华网的这篇报道无疑是新时期图文结合报道类型,正所谓图文并茂,比翼双飞,文字稿是传递新闻信息的第一载体,图片则是最具强势的视觉图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以其形象感染力吸引住受众的目光。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一直把新闻照片、插画、漫画、图表等看成文字稿的辅助手段。

其次,开头的“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表明该篇报道属于一则消息。

《洛杉矶时报》当日刊登的<In China,nothing says Merry Christmas like...an apple?>则不属于消息的范畴,而是更加贴近于社会新闻报道。

该篇报道主要着眼于中国人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不同之处,即中国人喜欢在平安夜送苹果这一独特的方式,对具体人物进行了采访。

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观念中对新闻趣味性的理解存在差异。

新华网以消息的形式泛泛描述中国人为庆祝圣诞节举行的热闹有趣的活动为趣味性来报道,而西方媒体则具体到中国人过圣诞节不同于西方人的新颖、独特的方式为趣味性。

二、报道篇幅的分析与比较新华网的《中国人过圣诞节吃喝玩乐花样百出(高清组图)》这篇报道一共24段,每一段都描述了中国内地一个城市过圣诞节的活动,加上24张高清图片,由此可算作篇幅较大的综合消息。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相对来说篇幅较短,可谓短小精悍,报道内容却要比新华社的赋有明显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中国媒体在编排特色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西方媒体编排特色鲜明而具体,千方百计地突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而中国媒体相对来所比较中规中矩,用以大篇幅传统的陈述方式来烘托一个正面主题。

三、报道内容的分析与比较在新华网的《中国人过圣诞节吃喝玩乐花样百出(高清组图)》这篇报道中,以“在西安市钟楼广场,一尊兵马俑头戴圣诞帽“变身”为圣诞老人……在山西太原街头,一个巨型梦露版的圣诞老人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长沙街头一棵‘40小时不打烊’的圣诞树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等作为文中每一段的开头,并在每一段后面附一张高清的新闻图片,以简短的文字叙述和数张高清图片结合起来进行报道,分别展示了中国各大城市过圣诞节的浓烈气氛和当地的人们为圣诞节举办的别出心裁的活动,主要用在当地所拍摄高清图片来吸引受众的关注,选用综合消息的报道类型,报道对象比较广泛,而非针对某一个具体活动或者具体采访到某一个人,来体现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

报道开头并没有对中国圣诞节气氛进行描述,而是写到:“BEIJING--Christmas may not be an official day off in China--banks,offices and schools are open as normal.But with the holiday becoming a bigger and bigger event here……”强调虽然圣诞节在中国不属于法定节假日,但是随着这个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它也成为越来越大的盛宴。

报道中采访了具体的人物。

突出中国人过圣诞节特殊之处是送“平安果”。

“Those with more modest Christmas gift-giving budgets could opt fora distinctively Chinese way to mark the holiday--giving‘peace apples’on Christmas Eve.”之后又把着重点放在一些像西方人一样过圣诞节去基督教堂祷告,写到中国人对基督教的了解。

和新华网的报道相比较而言,该报道比较具体,有针对性,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人物语言的描述、人物行为的描写等多个细节来表现主题,圣诞节其实做一些简单的事,在中国的圣诞节,什么都不如送一个苹果,只要快乐就好。

因此可以看出在对消息来源的处理方面,中西方也是有所差异的。

美国学者杰克·海顿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写道:记者要依靠提供消息的人。

¹从《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道也体现了这一点,报道中提及了数位采访对象,通过对他们的采访得知中国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

而新华网的消息没有具体到某一个采访对象,只是对当时的场面和情景进行描述,则也体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要贴近消息来源,熟悉消息来源。

四、报道视角的分析与比较报道视角即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²从报道视角来看,新华网的报道的着眼点在于中国人过圣诞节的花样,侧重于展示中国各大城市的广场、商场等地为圣诞节所做的装饰,从“12月15日,一个巨型‘圣诞老人’亮相济南街头,吸引路人围观拍照。

12月22日,一封长达800米的圣诞信在广州长隆欢乐世界亮相。

12月12日,重庆商圈内摆巨型圣诞树吸引市民参观。

”等每个段落开头以及每段之后都配上新闻图片,就可以很明显体现出来。

《洛杉矶时报》只配了一张新闻图片,图片说明为“圣诞节的苹果,封装在特殊的盒子,在北京的街道上约1.50美元出售。

”从仅有的这张新闻图片就可以看出,该篇报道的着眼点在于中国人过圣诞节送苹果这个比较独特的方式上面。

报道中写到“I just like the sculpture,the way it looks.I know Christmas is about the birth of Jesus,but I’m not so sure about Santa and the trees and all that,where thatcame from,”Tsao said.“This is a holiday for spending with friends,sending gifts like apples.”以及写到一个19岁的大学生,在圣诞节早晨去教堂的事。

这些都可以看出其侧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过西方传统节日的独特方式,二是中国人对西方传统节日的了解,这部分人也用西方人的方式过圣诞节。

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新闻受众观存在差异。

满足读者需要,视读者为上帝,是大众化报纸阶段西方报人、新闻学者的主要办报理念和办报手段。

但是,中国的新闻媒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以传者为中心的,当新闻媒介真正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后,新闻媒介的从业人员才懂得,受众是新闻媒介的“衣食父母”,是新闻媒介真正的“上帝”。

³当然,中西方媒体面向的受众也是不同的。

圣诞节作为西方传统节日,《洛杉矶时报》着眼于中国人用送苹果的方式过圣诞节,因为他们的受众即西方人会对中国人过圣诞节不同于他们的方式所感兴趣。

新华网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官方网站之一,主要面向的受众是中国人,它将侧重点放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对圣诞气氛的渲染上面,无疑会吸引中国受众的眼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