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病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12-11-2
慢性病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12-11-2
二、心理护理 (一)入ICU前做好解释工作 介绍ICU的基本情况,入住ICU的必要性和 暂时性,监护仪使用目的,术后注意事项, 入住ICU的感受和治疗护理程序, 解除恐 惧、焦虑心理。
(二)改善环境 采用柔和的灯光。 视野范围内安置时钟和日历。 干预性的操作安排在白天患者清醒时执行。 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将噪 音降至最低。 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或预防ICU综合征。
• 分析: • 病人是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有自杀意念,给 予心理干预,加强心理社会支持,健康宣教,早晚 各作一次放松训练,医护及家属配合,严密观察防 止病人自杀。 • 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效果明显,情绪大为改善,血糖控制有效。 • 对慢性躯体疾病伴发情绪障碍时,在做好躯体疾病 治疗护理时,必须针对心理问题,积极干预,才能 达到预期的疗效。
3、情绪疏导: • 真诚交流,给予关爱,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 鼓励倾诉、宣泄负性情绪:交谈、哭泣、写文 章、记日记。 • 纠正负性情绪:积极暗示,转移注意力,自我 调控技术。 4、社会支持: • 亲友支持,避免患者担心家事、费用等问题。 • 特定群体支持:医护、社区服务机构、工作单 位等。 • 病友支持:相互交流、鼓励安慰,消除孤独, 建立信心。
(四) 治疗因素(2)
患者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等,常出 现精神紧张,感觉喉头阻塞、胸部重压、 “气”不够用; 语言表达和体位变动受限,影响他人 交往的需求,导致不安全感,表现忧郁、 焦虑和恐惧。
(五)环境因素(1) ICU与外界隔离,患者面对的是天花板、 监护仪、除颤仪、输液的导管吊瓶和吸氧 用具等。 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紧张而严肃的表情。 听到的是单调的仪器工作声、监护仪器的 报警声,医护人员严肃的谈话声以及其他 患者的痛苦呻吟声。
(一)焦虑期
进入ICU后1-2天内。 恐惧与焦虑情绪反应(分离性焦虑,阉割 性焦虑)、睡眠障碍,严重者可有惊恐发作 或精神病性症状。 合理的心理反应,原始心理防御机制。
(二)否认期
进入ICU第2天出现,第3-4天达到高峰,约 50%患者出现。 对疾病缺乏心理准备,不承认生命已危在 旦夕、不愿继续住ICU。 保护性心理防御反应,避免过度焦虑。 经耐心解释,多数患者可以接受现实。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奥斯卡影后
哈莉·贝瑞
全球最漂亮的人
郭宝昌
《大宅门》著名导演
教学目标
• 掌握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 熟悉慢性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 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一、慢性病概述
• 指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无特效治疗的疾病; •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不显著; • 对患者生活、工作、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 教学目标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 理措施。
急危重症的原因
心脏骤停、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大出血、休克、 脑疝、昏迷、各种急性中毒和各种意外造成的 躯体损伤。 起病急剧,来势凶猛,病情险恶,患者没有足 够的心理准备,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理反应 激烈而复杂。
临床常用的心理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 暗示疗法 • 松弛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 矫正患者认知与行为 • 建立合理的认知系统 • 阳性强化治疗
步骤
• • • • 确定靶行为 告知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 设计新的行为模式 出现适宜的行为时给予奖赏、鼓励
暗示疗法
• 引导患者顺从,被动接受医生意见 • 常用的暗示疗法 治疗经验暗示 环境暗示 语言暗示
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 脑卒中(stroke)是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 疾病。 • 发病急、恢复慢、病人在瞬间由“健康状态”变 为“疾病状态”,易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 应。 • 情感障碍:左脑特定部位损伤与抑郁情绪有关, 右脑特定部位损伤与病人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有关。 • 抑郁:情绪低落、对康复缺乏信心、悲观、失望、 无助感,甚至绝望。过分关注自己的疾病,对周 围事物缺乏兴趣,少言、懒动,失眠、食欲下降, 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 某女,58岁,退休,因Ⅱ型糖尿病2年,加重1月入 住内分泌科。入院后,精神萎靡,愁苦面容,整天 唉声叹气,坐立不安,自觉肌肉经常不自主的跳动, 紧张焦虑,头晕,心慌,夜间睡眠不好,入睡困难, 有时早醒。空腹血糖11.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3.8mmol/L,其他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护士与其 交谈,病人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情这样不 好,感觉心理很难受,夜间睡眠不好,真不如死了 算了”。经过调整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情绪 也无改善。
与其说是解开衣扣,不如说是由于手颤抖, 把扣子震得脱掉。当时,我立刻甩开他胸前 的手,以免他乱抓。但我感到他的手传来挣 扎的抵抗力,他似乎用尽全身的力气一下一 下地抓着胸前的皮肤。我顿然醒悟,原来他 在抓痒,他不是乱动!于是,我便推着他的 手,用另一只手为他抓痒。我感到他手心的 颤抖,似乎传达着他对我的感谢,那一刻, 我除了感动,再也说不出话来。
• 恐惧、焦虑:表现为烦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 集中、坐卧不宁、头晕、口干、出汗等自主神经 功能紊乱症状。原因如下: —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预后不良。当出现口眼 歪斜、肢体瘫痪、言语不畅、二便失禁等症状时, 负性情绪更为突出。 —对脑卒中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过分担忧, 担心疾病影响今后的生活、工作,担心给家庭造 成经济、人力上的负担。 —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
1、震惊: • 疾病诊断早期发生; • 表现:不知所措、行为不受自己控制。 2、抑郁: • 忧心忡忡、沉默寡言、悲观失望、愁眉苦脸、怨 天尤人,生不如死,轻生念头。 3、敏感多疑: • 怀疑治疗方案及医护水平;要求其他医生会诊, 擅自到院外治疗、自行换药或拒绝接受治疗。 • 猜疑患上不治之症,夸大身体不适。
5、认知调整: • 消除不合理信念:如自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干扰家人日常生活,无用,无助,生活一团糟, 依赖等。 • 引导正确认识疾病及自我,改变不合理信念。 • 明确自己配合治疗及康复的责任,积极参与治 疗。
6、心理健康教育: • 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知识,提高 认知水平; • 教会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术; • 集体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专题讲座、咨 询、座谈。 • 个别辅导。
(二)认识因素 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患者毫无 心理准备,对严重的病痛、迅速的角色 转变等难以接受和适应,出现激烈的内 心冲突、惶恐不安,丧失安全感。 (三)意外伤害因素 当创伤导致肢体瘫痪、截肢、脏器摘除 或头面部毁容等,产生严重的心理反应。
(四) 治疗因素(1) 有的药物影响脑功能,出现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治疗心律紊乱,当静脉滴速太快 出现认知功能的改变,谵妄等。 连接多根导联线或留置导管,如吸氧管、 气管插管、鼻饲管、导尿管、持续性静脉 通道,产生强迫静卧和捆绑感,无助感、 绝望感、反应淡漠,沮丧,抑郁等不良情 绪反应。
4、紧张焦虑: • 因病友病情恶化或死亡而深受刺激; • 表现:烦躁、失眠、易怒、度日如年; • 对疾病敏感,向医护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阅 读医书及杂志,渴望了解疾病病因、发展趋势、 治疗效果,期望得到灵丹妙药,药到病除。 5、安于病人角色,角色强化: • 病后免除原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医护照顾中 “继发获益”,在病情好转后,不愿承担力所能 及的事情,不利于康复与治疗。
(三)加强护患沟通 心理支持,安慰、鼓励。 尊重和同情患者,亲切的语言、礼貌诚恳 的态度进行交谈。 对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及其 他语言沟通有困难的患者,观察面部表情、 手势及身体姿势,主动询问,了解患者心态 与需求。 通过书写与之沟通,满足需求。
(四)对不愿离开ICU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情绪不稳定:无原因的哭或笑,不能正确理解 他人的情感,从而做出异常反应。 • 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学习、记忆、思维和感 知功能。 常见思维方式: ①以自我为中心,各种观念前后矛盾、互不联系。 ②思维刻板,当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某一方面时, 不能及时转移到另一方面。 ③情境性,心情依情境改变,行为受情绪左右。 ④不能接受批评性语言。
(二)慢性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提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 客观评估自我状况,调整心态,选择合适职业, 科学地工作、学习、饮食,选择良好的生活方 式,提高生活质量。 2、提供心理支持: • 初次、急发病者,安慰解释; • 病程长、反复发作者,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相 结合,创造舒适安全环境,丰富住院生活,安 慰鼓励,示范法,提高抗病信心。
三、慢性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1、疾病本身: • 慢性病引发的疼痛、致残、致畸,威胁生命, 可引发心理反应; • 复杂的治疗方案干扰日常活动、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及习惯不得不改变。 2、年龄与性别: • 慢性病对男性的心理影响比女性大。
3、人格因素: • 坚强乐观者,有长期抗病的勇气和毅力,积极 应对,寻求希望,继续追求生活质量和人生目 标; • 悲观消级者,不良心理反应重,感到无助、绝 望。 4、环境因素: • 医院环境令患者紧张、抑郁和焦虑。 •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强有力者,可减轻不良心 理反应;社会支持不足,影响患者应对,易于 加重不良心理反应。
(三)抑郁期
进入ICU5天之后开始出现。 约33%患者出现抑郁、沮丧、悲观的情绪 反应。 因认识到病势已成定局,身体状况、社会 功能受损无疑,躯体与心理上的损失感 导致了抑郁情绪的出现。
(四)撤离ICU病室的焦虑 当危险期已过,通知可离开ICU时,患者对 出去的心理准备不足,担心再次出现病危 得不到及时救助,表现为不安、烦恼、心 慌、依赖、不愿轻易离开病室。
松弛疗法
• • • • 有意识控制生理、心理活动 减低机体唤醒水平 身心松弛状态 体操、散步、游泳、静坐、 洗热水澡、听音乐、看漫画 • 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方法
• 环境:安静、舒适、温暖、光线柔和,通风好 • 顺序:足部 小腿 大腿 腹部 胸部 上 肢 头顶 全身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