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原理内容: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依靠加强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7、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法纳税、搞正当竞争。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目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8、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和出发点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理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知识运用:“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原理内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①靠政策。

即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②靠科技。

③靠投入。

④靠产业化经营。

⑤靠发展乡镇企业。

⑥靠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城镇化水平。

知识运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原理内容:劳动合同是指劳动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这一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及“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知识运用:个别企业与民工订立“生死合同”,这是无效合同。

民工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须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1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原理内容: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可靠性保证。

知识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分配的理论]1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兼顾公平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知识运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安定和谐。

14、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原理内容: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积累增加,有利于生产扩大,从而增加消费,反之变然。

知识运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15、国家财政政策原理内容: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知识运用: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6、财政的作用原理内容: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知识运用:国家财政直接支持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

投资兴建青藏铁路等。

17、我国税收的特征原理内容: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

18、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原理内容: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用: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知识运用:国家降低进出口关税。

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征收办法。

19、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原理内容: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也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

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属于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主要职能有:其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其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其三,经理国库。

其四,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知识运用:中央银行及时出台相关货币政策,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钢铁、水泥、电解铝产业的过快增长。

20、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内容: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家庭消费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

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将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知识运用: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鼓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1、公民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原理内容:首先,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

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知识运用:反对超前消费,反对铺张浪费2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内容: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反之,缺乏诚实信用,正常的交易活动无法进行。

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这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知识运用:市场经济就是诚实经济。

“失信”并非市场惹的祸。

23、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大意义原理内容: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知识运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24、汇率升降及其影响原理内容:汇率会因为各种因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外汇的供求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等)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汇率升降对一国进出口有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同样的资金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会使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不利于一国的进口。

知识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接轨。

2005年11月1美元兑人民币低于8元。

人民币汇率升高。

25.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6、我国的对内职能第一,政治职能。

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第二,经济职能。

即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文化职能。

即国家组织和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职能。

(从内容上看,包括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和组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第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即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包括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

)特别强调:共产党、政协、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任何活动都不能理解为国家职能。

27.我国的对外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