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篇 专题12 人口与环境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篇 专题12 人口与环境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课件


人口(万 人均消费粮 人均耕地 可承载人 年份
人) 食(kg/年) (hm2) 口数(万人)
2010 3 471
400
0.123 2 587
2015 3 562
450
0.121 2 403
2020 3 654
500
0.120 2 217
3.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 )
A.人口增加
B.3.7%
C.0.775%
D.0.885%
总计 10 000
10 000 0.81
解析 甲组人口死亡人数:2 000×0.6%+6 500×0.6%+1 500×2.5%=88.5 人,而甲组的总计人口 为 10 000 人,死亡率为 88.5÷10 000×100%=0.88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解析 甲组老年人口比例大,表示发达国家;乙组 0~14 岁人口比重大,表示发展中国家。60 岁及以 上人口的死亡率甲组高于乙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不一定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老年人口。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老年人口的比例高。
下表为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表(含预测)。读表,完成 3~4 题。
人文地理篇
专题十二 人口与环境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一、人口增长及增长模式的转变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 不断加快 。 ②人口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 缓慢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很 快 。
命题法 1 人口数量及增长 典例 1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读表(每 1 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 1~2 题。
年龄
0~14 岁 15~59 岁 60 岁及以上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死亡率(%) 0.6
0.6
2.5
人口数 乙
3 500
6 000
500
死亡率(%) 0.8
0.7
2.2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95%
低出生率、低死亡 缓慢,甚至出现 率、低自然增长率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典型代表
极少数落 生产力水平低下,
后的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差
中国家
生产力水平提高, 印度等大
经济发展,医疗卫 多数发展
生水平提高
中国家
受经济、文化等的 英国等发
影响,人们的生育 达国家
意愿不强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 死亡率 的下降开始的。
发大达多国数家发:展中现国代家型:传统型 (4)空间差异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中国: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 转变
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考虑 的基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础
人口数量与 生态系统 相协调,与 一定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
仅从 自然资源
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
估算
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
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
的角
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
度 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 一区域所能容纳的 最适宜 的人口
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
规模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
意义 学意义上的“生 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
解析 山西实际人口数超过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够利用山西以外的 资源的缘故,故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应扩大开放程度。鼓励人口外迁不现实,降低生活标准不符 合社会文化准则。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关于本考点的考查,高考重在关注人口增长,主要涉及人口数量计数和人口增长模式 判断两个方面。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模式及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
原始型(“高
高出生率、高死亡 —高—低”
缓慢
率、低自然增长率
型)
传统型(“高 高出生率、低死亡
—低—高” 率、高自然增长率
迅速
型)
现代型(“低 —低—低” 型)
B.消费水平提高
C.土地资源减少 D.科技进步
解析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材料所示时间
段,人均耕地资源减少,但耕地资源总量增加。
4.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 A.鼓励人口外迁 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 C.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 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
存”,是一个警戒值 义,是一个合理值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二者与 制约因 素的相 关性表

注意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都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 3.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 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4.同一地区的人口容量不是定值 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科学技术条件下,其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解析] (1)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增长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人口增长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移动 引起)。题图反映该国人口为净迁入,并且移民人口数量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呈正相关。依据移民占总人 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占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 年约为 125 百万,1950 年约为 143 百万,1970 年约为 200 百万,1990 年约为 250 百万,该国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①图符合,故 A 正确。(2)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1950~1970 年,移民人数维持在 10 百万人左右,但移民占总人口比 例却有较大幅度下降,说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总人口数在较大幅度增加。依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 总人口数,以及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如 1910 年总人口约为 90 百万,而移民人口数约为 13 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量为 77 百万;再依次计算出 1930、1950、1970、 1990 年的人口数量,可看出 1950~1970 年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 C 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