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里的故事负荆请罪

史记里的故事负荆请罪

史记里的故事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着,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
巷里避开。

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
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
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两人。

如果我和廉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
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
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

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
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
得自已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
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
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

战国
末期赵国的名将,
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 战国四大名将”。

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
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
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
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

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
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
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
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

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
“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
刎颈之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