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治理资料整理
一、中国城市PM2.5 污染状况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1081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国有31个省会城市列入排名,在统计的1082个城市中,中国最好的是海口,排第814位;除了拉萨第891,南宁第892外,没有其他城市超过940名。
其中福州943,昆明952,广州962,贵阳965,呼和浩特966,南昌973,上海978,长春984,银川994,长沙997,杭州1002,郑州1007,南京1009,哈尔滨1010,天津1011,石家庄1016,重庆1017,武汉1018,太原1020,沈阳1024,成都1025,合肥1026,西安1030,北京1035,济南1039,乌鲁木齐1052,西宁1053,最后,兰州1058。
2012年,国家环保部门调查表明,目前国内五分之一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三分之一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我国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呈现多类型污染的态势,可以分为:传统的煤烟型,如乌鲁木齐、兰州、太原等(尤其是冬季);煤烟、扬尘和机动车混合型,如郑州、石家庄等;复合型, 如北京、天津、广州等。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外数十年发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多个城市集中出现,呈现复合、压缩形态。
目前我国超过2/3 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国内的大部分城市最终都将发展成为复合型的颗粒物污染状态。
PM2.5 是表征大气复合型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图 1--图3 中的PM2.5 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可清晰地反映出我国部分大城市近十年来颗粒物污染的状况及与国外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2.很多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3.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三高”企业
4.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涉及大气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5.资金不足,缺乏健全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机制,限制了环境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转
三、城市污染可吸入颗粒物评价标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四、PM2.5简介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
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性状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固态和液态质点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们的大小从只有几纳米的超细颗粒到几个微米直径以上的粗颗粒。
在两者之间是被称为细颗粒的气溶胶,其直径在0.1μm到几个μm,所以大气气溶胶的典型尺度是0.001~10μm,其在大气中的居留期至少为几小时,平均可达几天、一周到数周,甚至到数年(如平流层气溶胶)。
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五、城市PM2.5 污染的防治途径
PM2.5 属于多种污染物、多种污染类型叠加,多种过程耦合,多尺度污染(局地与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PM2.5 污染的防治应从以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从源头做好污染防治; 二是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减少新增污染; 三是继续深化污染减排, 减少现存污染; 四是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严控二次污染来源; 五是要加强区域协同防控, 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 六是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在全社会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在技术手段和措施层面, PM 2.5 污染的防治主要是从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区域尺度协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
六、合作模式:境外考察、境外培训、专家引进
七、推介范围:1、省会城市、2、工业城市3、资源性城市、
1、外专局
2、各级环保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