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新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拉拉手交朋友市级公开课教案

教育部新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拉拉手交朋友市级公开课教案

拉拉手交朋友教案
教材分析:
当儿童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时候,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生生活的愉悦,所以本科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交往情感和态度来进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习得交往的方法,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愿意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准备:
1、做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等的头饰。

2、制作小朋友名片的模本。

3、准备《找朋友》、《拍手唱歌笑呵呵》的音乐磁带。

4.准备红、黄、蓝、绿四色小旗。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月15日总第1课时
课时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课时重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2、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碧波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宣老师,我们以后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3、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设计意图:首先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边走边和下面的学生拉手,更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亲近。


二、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1、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放多媒体动画片)
2、(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三、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1、同桌之间自我介绍
2、说说我的同桌
第二课时9月16日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也认识和介绍了自己的同桌。

但是你们和其他同学之间还不熟悉,你们想相互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吗?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1、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①老师示范做名片、学生按老师教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②展示学生作品。

③请学生先点评,后教师总结。

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动手,,制作卡片,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


三、学儿歌
儿歌:
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
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三课时9月22日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班级里的同学,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但是,一定还有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小朋友。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更多的朋友。

二、游戏1:找朋友
1、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

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2、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上课方式,寓教于乐。

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注意了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营造了良好的儿童交往的氛围,便于儿童主动、积极、愉快地交往。


三、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
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

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四、活动:红黄蓝绿大行动,相同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扩大儿童交往的范围。

培养儿童乐于交往的意识。

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交往的技能,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拉拉手交朋友
康康熊
乐乐猴
爱爱鸽
创创鼠
同学们
教后反思:
本课在设计的时候兼顾了开放性,从搜集自己成长的照片、听父母讲讲出生时的特别事、为父母做一件感恩回报的小事等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联系,进行拓展与延伸,扩大了学生获得知识的空间,引导学生体验多彩生活,学会创造性地生活与
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