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
粤科职教字〔2008〕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我校从2008级学生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

第二条为保证我校学分制管理有序运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学制
第三条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弹性学制,各专业标准学制为三年,提前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修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四条学生在五年内(含休学的时间),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含实践环节)并取得规定最低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

提前毕业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延迟毕业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二年。

第五条学生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经学校批准后。

报省高教厅就业处,可以提前毕业、落实单位的,可以给予派遣。

学生拟办理提前毕业,应在一学期前申请。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
(一)各学院应按照学校《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订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学校批准后执行。

(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处进行汇编,在新生进校后向学生公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和选课计划。

第七条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所确定的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或环节。

(二)选修课:指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反映专业方向要求,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可在本学院或全校范围内选修的课程。

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

1.专业选修课:根据社会需求所开设的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技能,反映专业方向要求可供相近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

2.公共选修课:指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所开设的可供全校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

第四章学分
第八条学分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和每一实践教学环节都要确定相应的学分。

第九条学分计算
每门课程的学分计算,以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依据,跨学期开设的课程按各个学期分别计算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理论教学课一般以每18学时计1学分。

不足18学时的按四舍五入计算。

(二)独立开设的实践环节(军训及入学教育、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每周计1学分,半周及以上不满一周计0.5学分,半周以下不计学分。

第十条学分的确认与获得
(一)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课程学习,按有关规定取得考核资格,考核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及以上者,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对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按规定完成全部实践项目,经考核及格,即获得该实践环节的学分。

(二)学生取得人才培养方案外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在参加全国、省部级、市局级、校级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表彰或获得奖励的,经本人申请、学院核实、学工处批准后,在规定时间内报教务处备案,可获得折合学分或奖励学分。

折合学分、奖励学分,可以冲抵选修课学分。

所有的奖励学分都属于一次性的,只能在获得奖励的学期使用。

同一学期在同一类型的竞赛中获得多项奖的学生,以获得的最高奖项计算奖励学分,不得累积计算,奖励标准以学校制定的方案为准。

第五章教学组织
第十一条各学院必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为学生开出专业必修课,并尽可能提供两位以上的任课教师,在开课前供学生选择。

第十二条各学院要开出相当数量的选修课,供本学院和其他学生选择。

原则上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选修课,一般一学年至少开出一次。

每门选修课要编写比较详细的课程简介、任课教师简介等供学生选课参考。

第十三条每学期第13~14周,由教务处公布下一学期全校选修课开设情况(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教学对象、周学时、学分、可接受选课学生人数等)。

学生在每学期第15~16周申报下学期选修的课程。

选修课程学生不足40人时,不设班开课,学生可改选其它选修课。

学生申报结束后,教务处在每学期期末前公布选课结果。

第六章免修
第十四条复学、转专业的学生,原已修读的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修。

第十五条允许学习成绩好且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申请自学,经过批准后免听有关课程的全部和部分。

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可不跟班听课,但必须参加平时测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参加跟班考试,成绩在及格以上者(含及格,下同)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第十六条思想政治理论课、军训、实践课不得免听与免修。

学生因身体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经医院证明不宜上体育课者,可免予跟班上课,但应参加学校和体育教师制定的其它项目的学习和锻炼,经考核及格给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第十七条免修申请的程序
学生在课程开设前一学期填写《课程免修申请表》,经学院核准,报教务处审批备案,认可该课程成绩与学分。

第七章成绩考核
第十八条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均应参加考核,并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评定学习成绩,成绩在及格以上,方可获得有关课程的学分。

第十九条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进行。

考核一般采
用百分制,也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

五级制与百分制成绩用下列办法换算:
第二十条 考核不及格的课程,学生应根据学校的规定参加补考或重修,以取得规定的学分。

重修的课程,原则上不得申请免修和免听。

第二十一条 选修课考核不及格,学生可以重修,也可以另选其它选修课程。

如已满足学分要求,也可以放弃,不影响毕业。

第二十二条 为便于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采用计算学分绩点的办法,用平均绩点(GPA ),综合计算学年或毕业成绩GPA 值。

学习成绩与绩点的折算方法如下:
90—100分折合为4.0—5.0绩点(90分折合4.0绩点,91分折合4.1绩点,余类推,下同)。

优秀折合4.5绩点;
80—89分折合为3.0-3.9绩点,良好折合3.5绩点;
70—79分折合为2.0-2.9,中等折合为2.5绩点;
60—69分折合为1.0-1.9绩点;及格折合1.5绩点;
59分以下(不及格)折合为0绩点。

第二十三条 每学期结束及修业期满,应计算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可参考下列方法计算:一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等于该课程的绩点数乘以学分数;
一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等于该学期全部学分绩点之和除以所修学分之和。

修业期满的平均学分绩点等于所修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所修课程学分总数。

第二十四条 每门课程考核成绩、学分、绩点,均应填在学生成绩登记册中。

第八章 工学交替
第二十五条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保留学籍,离开学校就业一段时间后,再回学校继续修读的一种学习形式。

学生年满十八周岁获得总学分60%及以上且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的,可申请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的时间一般以一年为期,累计不超过二年。

五级制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百分制成绩
(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第九章辅修
第二十六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将在适当时机建立主辅修制度。

如果学生在主修本专业的同时还具有潜力,可辅修学校内开设的其他专业。

达到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类学分标准的,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第十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从2008级学生起实施。

本规定在学籍管理方面未提到的有关事项如入学与注册、转学与转专业、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考勤、奖励与处分等仍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