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第一章检测题一、单项选择1、1912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500 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
爱迪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满足了……”这主要说明() A、爱迪生对自己的发明很满意 B、技术具有两面性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D、技术解放人2、技术可以解决人类所遇到的问题,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有的时候技术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
下边所列出来得技术对人类的危害中,不是危害地球自然环境的是()A、水土流失B、噪声污染C、酸雨现象D、胎儿鉴定3、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
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A、B超技术B、摄像技术C、电视技术D、蒸汽动力4、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公司为阻止某些公司的加入,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500多项专利。
这说明了技术的()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专利性5、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而不是技术活动的是()A、蒸汽机的发明B、B超的技术C、万有引力的发现D、摄像技术的发明6、有两家公司A、B经营电器,A公司的某职员盗取了该公司的商业机密卖给B公司,这时A公司应以侵犯()告这个职员。
A.商标权 B.商业秘密权 C.商号权 D.产地标记权7、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应产生了许多种技术。
以下技术中,属于满足人们在“食”这一方面技术的是 ( )A、印染技术B、烹饪技术C、文字技术D、园林技术8、人类生活中,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便有()产生 A、建筑技术 B、食品加工技术 C、纺织缝制技术 D、通信邮电技术9、下列活动是技术活动的成果的是()A、干细胞B、牛顿第一定律C、热能转化为动能D、克隆10、某同学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这说明了技术的()A、专利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11、为了2008年北京奥远会会微不受侵犯,该公司应进行技术的()保证A、综合性B、两面性C、专利性D、目的性12、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是个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
为了弄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他纵身跳进水中,险些淹死;看到母鸡孵出小鸡,他也学着母鸡的样子趴在鸡蛋上……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推动着爱迪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和发明。
爱迪生在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使他得到了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以下的什么关系中()A、技术与人B、技术与社会C、技术与自然D、技术与科学1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称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塑料袋的使用大大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它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技术的发展始终会让人陷入困境B.技术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C.人们在发展技术时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D.收费可以对塑料袋的使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14、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是吉祥物创作修改组的组长,他曾经说过:“你知道吗?经历了五六次设计人员的变动,五六十次设计方案的改动,画了四五千张设计草图,这5个小‘福娃’才得以诞生。
”,从她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A、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B、设计需要多种知识C、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完成D、设计需要不断改进二、综合实践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某项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谈谈你对恩格斯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C D D D C B B C C C C A A D通用技术第二章检测题1、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交流电一般额定电压是220V、频率是50Hz,这体现家用电器的设计符合了()。
A.科学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技术规范性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2、小明要设计一个中小学生随身携带的水壶,他对水壶进行了设计分析,你认为对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是()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3、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烦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尤其电脑的发展,现在专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这体现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A、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D、技术就是设计4、某花农拟建一间养花温室,该温室的环境调节系统应能根据不同的花种和生长期对环境的要求,灵活地调节室内环境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这个事例说明了()。
A.组成温室的各个部件必须都是高科技产品,否则就实现不了整体功能B.温室是一个封闭系统,不需要和外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温室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其目的,否则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D.温室系统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局部,对全局可以考虑得少一些5、最早出现的洗衣机是用手来操作的,那是一个带柄的不漏水的箱子。
洗衣时,将衣服和水都放进箱子里,然后转动手柄来搅动衣服。
1907年,美国工程师阿尔瓦·费西尔设计出了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托尔”,它利用一个圆筒来回转动,使衣物翻动洗净。
这种设计体现了设计的( )原则?A、创新原则B、美观原则C、道德原则D、经济原则6、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发明者的创造并赋予发明人一定的权益,使发明者能设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是( )。
A经营权 B.著作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7、有关三视图的规律,下面错误的是:( )A、长对正B、高对齐C、宽相等D、高平齐8、虽然有人设计出了太空电梯,但还不能将它制造出来.这说明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B.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形响C.设计具有丰畜的内涵D.技术进步制约设计的发展9、王小明的妈妈在超市发现卫生卷纸有两种捆卷方式,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方形。
方形卷纸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设计原则?A.道德原则 B.经济原则 C.可靠安全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10、某公司设计了一欲新型手机。
这款手机的机身百分之七十五都由植物性材质组成,所以即使被弃置,它也能和大地触为一体,最终被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
该技术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设计原则?A.道德原则 B.经济原则 C.可靠安全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11、倒放的圆锥的三视图是:()A. 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B. 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和圆心C. 主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左视图是一个圆D. 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主视图是一个圆12、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A、学习B、不断尝试C、设计D、实验研究13、《三国演义》中“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去战略要地街亭,14、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此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无法守城,也来不及撤离。
于是,诸葛亮令人城门大开,头戴纶巾,到城楼焚香弹琴。
司马懿见状,十分疑惑,即下令退兵。
其子司马昭问父亲何故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都很谨慎,不会冒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分别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A、定势思维和放散思维B、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C、发散思维和定势思维D、逆向思维和定势思维14、现在的手机款式多样、功能齐全,如:拍照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等等,请问这些多功能手机属于那种设计类型:()A、综合性设计B、原创性设计C、改进性设计D、突出性设计15、“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
”这代表了优秀设计师的哪种素质?A、灵活的思维B、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性格C、好奇心与兴趣D、不满足现状,批评性地思考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选项 C A A C A A B B B D B C C A B 33.某个零件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请补充左视图。
34.画出这个零件的三视图,要求比例1:1。
通用技术第三章检测题一、填空题 1、人们的和是设计问题的来源。
2、设计的能力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
设计的能力通常受到和的制约。
3、方案设计通常是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它由、及等3部分组成。
4、设计方案是设计的具体表现,是设计者设计思想的表达。
设计方案是与的沟通语言。
5、通过方案的制订、、和,确定了设计方案。
6、我校高二(4)班同学想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现在中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状,建议用法进行研究。
二、简答题7、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经救援后的人们流离失所,面对余震频频的状况,请同学们帮他们设计一款抗震的简易房屋(或帐篷)。
(1)可选择的材料有:木材、钢筋、塑料遮光布、玻璃、竹竿、混凝土。
请选择几种作为抗震房屋(或帐篷)建造的材料,说明为什么这样选择。
(2)根据你选择的材料设计一款抗震房屋(或帐篷),画出草图,并对你的设计加以简要说明。
8、同学们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遵守校纪校规,确保自身安全,是每个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条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中学生校内活动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下面是小组一位同学的活动记录,请根据要求完善空缺的内容(在活动记录正文中填写)。
中学生校内活动安全的调查学校:XX县第一中学指导老师:李丙亚组长:李夏丽成员:卢娇、林启能、陈宝昌、吴礼坤、王骏源一、研究目的1、深入了解中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情况,了解中学生校内安全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2、。
3、。
二、研究阶段1.准备阶段(3月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调查问卷表等.2.收集阶段(4月份):。
3.整合阶段(5月份):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提出观点和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三、研究角度。
1、2、3、4、实验课安全5、体育活动安全四、研究方法(略)五、研究过程(一)实地采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十多位老师、几十位学生,下面只是几个典型的采访摘录:采访一:我们在学校操场采访了一位体育老师。
问:?答:部分同学在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前不换衣服,应该换上宽松、舒适的衣裤和运动鞋。
采访二:我们在化学教研组,我们采访了教化学的王老师。
问: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还应多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答:在做每一项实验之前,要了解清楚实验内容、实验规则以及容易发生的事故,牢记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