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篇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一关于残疾人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现状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

据20xx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

我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和近3000万人口郑州市52万残疾人总人口的7.2%节日1.国际残疾人日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

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2.我国助残日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1991年5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

根据《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定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及养老保险按照正常人实行城市残疾人参加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就业办法1).福利性企业组织(残疾人占总员工比例的50%以上)如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等2).鼓励残疾人创业(贴息贷款)如免息提供贷款,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指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就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不低于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

(河南省1.6%)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

据国家20xx年对贫困人口的统计,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全国有2365万人,其中残疾人达99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42%,即贫困人口中半数是残疾人。

低保特惠郑州市为500家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教育保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两免一补);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每一个市要求有一所大型残疾人学校医疗康复保障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

20xx年9月16日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环境及服务保障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

城市托养院(民办公助)家庭居养三残联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第一章第一条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职能1代表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服务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3.管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20xx年残联为我国助残日开展“维护残疾人权利”的主题活动,法律进社区四问题(一).未形成完整体系供需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20xx年人均gdp排名生产总值为3800美元,仅在全球排位105位左右。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并没有把它单独分开来(二).政府及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三).城乡差距大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

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无论在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严重落后于城市水平五对策(一).健全体系健全保障体系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健全起来,在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体现残疾人群体对社会保障需求的特殊性。

政府面向全社会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健全服务体系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将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政策保障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

财政保障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监管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加大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比重政府应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加强政府的扶持和投入,逐步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政府社会支持相互配合的立体交叉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补充:河南省“两个体系”建设20xx年9月17日关于印发在部分市县率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目标先建立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达到残疾人“两个体系”。

准。

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法律救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生活状况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篇二:残疾人论文_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内容摘要】:从我国残疾人基本情况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深刻分析,透彻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原因,结合实际,借鉴国外的有效手段,提出积极地、较有操作性的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措施。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福利据中国残联20xx年年底统计,中国目前有残疾人:8296万。

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14.86%),听力残疾20xx万人(24.1%),言语残疾127万人(1.5%),肢体残疾2412万人(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6.68%),精神残疾614万人(7.4%),多重残疾1352万人(16.3%)。

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涉及近1/5的家庭(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固有的问题。

残疾是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

日趋完善的人类,不应当漠视这种牺牲和代价。

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是帮助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最大多数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的根本举措,对于国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给予特定的制度安排,来保障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责任。

我国自1990年颁布《残疾人保障法》以来,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人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与社会发展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现状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首先要厘清概念,残疾人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境中,表述有所不同。

其一是指向一种能力。

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82)指出:“残疾人是由于缺乏作为正常人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

”其二是指向一种现象。

《美国残疾人法》界定为:“就个人来说,‘残疾’一词是指:(a)对一项或多项主要生活活动有实质限制性的某种生理或者心智缺陷;(b)这种缺陷的经历;(c)被认为有这种缺陷。

”1975年联合国大会发布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机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本文沿用这一界定。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动员社会资源为特定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具有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生活保障性的特征。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慈善等内容。

所谓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与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根据不同的标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分类各不相同。

传统的分类方法往往根据残疾人工作的需要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内容分为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和环境保障等五项。

这种划分方法源于对残疾人工作的经验性总结,与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不衔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