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十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一、案例分析题(应试人员需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案例一某社会工作机构计划为街道辖区内的低保家庭提供社会救助服务,社会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庭在遭受意外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因而陷入困境;有的长期病患者家庭缺乏健康保障,引发很多情绪问题;有的家庭怕被人看不起,不敢与邻里交往,不愿参加社区活动;有的家庭能力不足,对未来没有信心;有的家庭想为社区做点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针对低保家庭问题复杂多样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决定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在重点分析了服务对象的个人能力和支持网络状况后,社会工作者协助低保家庭了解本街道及周边地区各类服务资源分布情况,并将这些资源与他们有机对接;为陷入情绪危机的服务对象提供临床干预;为失能的服务对象持续开展身心健康和长期照顾等综合性服务;为有多重问题的家庭开展转介和跨领域的服务,同时,注重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参与服务和运用资源的能力。

[2015年真题]【问题】1.列出本案例中低保家庭的主要需求。

2.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现了个案管理的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面。

在本案例中,低保家庭的需求在以下5个层面上均有体现。

(1)生理需求。

这是救助对象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

低保家庭遭受意外后,其衣食住行等部分生理需求需要靠政府或社会给予帮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生活将陷入困境。

(2)安全需求。

主要包括救助对象的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长期病患者家庭缺乏健康保障,存在情绪问题,需要医疗救助确保服务对象的健康。

(3)社交需求。

这是救助对象爱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低保家庭不愿参加社区活动,缺乏与邻里的交往,会使处于困境的个人和家庭更加孤独和无助。

满足其社交需求,能支持处于困窘中的个人和家庭获得自信和力量。

(4)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的满足可以让人充满自信,信任他人和社会。

低保家庭因为能力不足,对未来没有信心,需要给予外部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认可,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指要进一步的发挥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的高层次需求。

有的低保家庭想为社区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处于弱势地位的低保家庭的自我实现,需要社会充分的重视、理解和支持。

2.个案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服务传输方式应用日益广泛。

个案管理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它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

本案例体现的个案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个案管理是一个过程,建立在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信任的关系基础之上。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对低保家庭的协助与服务都是建立在双方信任基础上。

(2)运用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知识,协助陷于困难之中的低保家庭。

社会工作者重点分析了低保家庭所处的“情境”,即家庭中的个人能力和支持网络状况,这体现个案管理中对“情境”的重视与利用。

(3)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因而其主要目标在于确保对复杂、具有多重问题以及失能的服务对象提供持续性的照顾。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为面临多重困境的服务对象持续开展身心健康和长期照顾等综合性服务。

(4)通过临床的干预来减缓因为疾病和失能所带来的情绪问题。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为陷入情绪危机的服务对象提供了临床干预。

(5)注重运用社会工作的转介和倡导技巧,是一种跨领域的服务传输方法。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为有多重问题的家庭开展转介和跨领域的服务。

(6)所服务的目标人群需要各种社区服务或长期照顾服务,如经济、健康、医疗、社会和个人照顾等需求。

本案例中,作为目标人群的低保家庭问题复杂多样,需要各种社区服务。

(7)需要对服务对象的功能性能力和支持网络加以评估,作为提供服务的依据。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协助低保家庭了解本街道及周边地区各类服务资源分布情况,并将这些资源与他们有机对接。

(8)肯定服务对象自决、个人价值和尊严,以及参与决策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参与服务和运用资源的能力。

(9)个案管理具有双重功能。

本案例中,一个方面经过各项服务的协调实现服务的合理配置,即通过计划并协调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来保障服务对象获得最适当、最完整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强调服务的效率,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来运用社会资源与提供相关的服务。

案例二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

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待在家。

[2014年真题]【问题】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参考答案】1.经分析认为,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人因素。

贫困的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

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说明社区中一些人的贫困可能是因为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比较低造成的。

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待在家。

同时,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

这说明个人的不当认知也可能造成贫困。

(2)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可能造成居民的贫困。

案例中提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的局面,同时,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

这说明该地区能为居民提供的岗位较少,也可能造成居民的贫困。

(3)文化因素。

案例中提到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说明该地区出现了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这也可能是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低保的原因。

(4)环境因素。

“等、靠、要”这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在该地区蔓延,形成交叉影响,这也有可能是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增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

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及资源,协助其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并勇敢地面对其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

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因此,针对该地区居民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入手,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以下服务:(1)改变当地居民的错误认知。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了解市场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就业形势,避免他们产生不恰当的就业期望,鼓励申请者积极接受新岗位,勇于面对新挑战,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致富价值观。

(2)增强当地居民的就业信心。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认真分析就业形势和居民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居民的认知和心态,以更务实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就业。

可选取一些成功案例来树立榜样,使他们体会到就业的可行性以及好处。

(3)提升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就业救助的申请者按照当地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岗位、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信息积极参与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礼仪,提高劳动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改善当地居民的求职环境。

联结地区内外企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同时,针对困难群众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社会工作者应当在当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在社区努力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家政服务、日常维修等公益岗位,促进社区就业。

案例三社会工作者在某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家庭中,有些是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比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因眼高手低而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间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

据此,社会工作者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

[2012年真题]【问题】1.分别指出本案例中有哪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

2.为了有效服务于低保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整合该社区内的资源?【参考答案】1.正式的社区资源有:社会工作者、社区内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非正式的社区资源有:邻里、家庭。

2.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争取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众的就业权益。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了解市场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就业形势,避免他们产生不恰当的就业期望,鼓励申请者积极接受新岗位,勇于面对新挑战。

同时,针对困难群众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社会工作者应当在当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在社区努力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家政服务、日常维修等公益岗位,促进社区就业。

这样既有利于社区服务的发展,也能够增加困难群体的收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具体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