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建设项目概况(一)项目由来及概况** 市某殡仪馆是某区民政局下属的殡葬行业事业服务单位,1980年9 月经原某县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建设,占地38 亩,建筑面积 6220m2;距离城中心 3.7 公里,1983 年投入使用。
现有干部职工 73 人,其中党员 30 人;固定资产达 1000 万元,集接运、整容、冷藏、告别、火化寄存等系列优质服务于一体,不仅承担着某辖区的火化业务,还承担着 ** 东郊、阎良、渭南等地的火化业务。
某殡仪馆对某,还对全省、全市殡葬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某殡葬事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贯彻区政府对殡葬改革办法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某殡仪馆从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都位居全省区县殡仪馆之首,且多次荣获省、市殡葬行业先进单位。
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某殡仪馆所处位置对城市扩张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连续几年,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搬迁建议,区位、区政府领导也提出来搬迁要求,某区民政局从 2010 年开始就同有关部门当面研究搬迁某殡仪馆事宜。
于 2013 年项目取得** 市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文件临发改发( 2013)68 号《 ** 市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 市某区民政局区殡仪馆迁建项目备案确认书的通知》。
**市某殡仪馆现址位于某城区东北部,紧邻 108 国道,上陈路与 108 国道交汇处。
占地 38 亩,建筑面积 6220m2。
** 市某殡仪馆搬迁项目新址位于 ** 市某区零口街道办事处北牛村浠上组。
北临 108 国道,西临戏上村,东侧、南侧为空地。
项目总投资 8239.55 万元,占地 100 亩,总建筑面积 14280 平方米,建设告别厅、火化车间、骨灰寄存、综合办公楼等。
新建某殡仪馆馆址地形地貌沿108 国道是一个梯形。
出入口均位于 108 国道上,主出入口设置中间位置,两边靠近边缘处各设置入口1 个。
按照“人流与车流分开,死人与活人分开,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业务区与办公室分开,丧家与丧家分开”的原则,分为北、中、南三大功能区。
北部为停车场、车库、火化车间、油库、绿化广场;中部为综合悼念馆,馆前为广场,后面为骨灰堂;南部为综合服务区,行政办公区设置在南入口处。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具有个性的内部空间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了做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13 年 02 月 01 日, ** 市某殡仪馆正式委托我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某殡仪馆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调查,收集了相关的基础资料,同时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环境现状和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现有项目现状**市某殡仪馆现址位于某城区东北部,紧邻 108 国道,上陈路与 108 国道交汇处。
占地38 亩,建筑面积6220m2;现有项目包括综合服务区、业务区和办公区。
综合服务区包括建筑面积 2700 多平米的骨灰寄存楼一栋,骨灰寄存可容纳30000 余盒位,并设有壁葬7000 余盒位、殡仪服务接待室、祭品焚烧区等;业务区包括一个火化车间(含四台火化机)、一个悼念大厅和两个小厅;办公区为两排平房,包含办公、员工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约600m2。
现有项目距离城中心 3.7 公里。
现有干部职工73 人,其中党员30 人;固定资产达1000 万元,配有高档桑塔纳运尸车一辆,中档金杯运尸车四辆,尸体冷藏设备27 个尸位。
项目搬迁后,原址将用于房地产开发。
2、搬迁建设项目内容项目的工程规模组成见表1。
表 1建设项目工程组成工程分类建设内容告别厅建筑面积1700 m 2, 1F,含大厅一个,中厅 2 个,小厅 2 个。
遗体处理建筑面积400 m2,含整容室、冷藏室等,1F。
室火化车间建筑面积1500m2,共有两个火化车间。
主体工程200m2, 1F。
取灰室建筑面积守灵室建筑面积600m2,共有六个。
丧属休息建筑面积200 m2,共有 2 个。
室综合办公建筑面积2200m2,3F,含办公室、会议室、职工活动室、职工食楼堂、职工宿舍及库房。
营业室建筑面积200m2, 1F。
骨灰寄存建筑面积6000 m 2, 3F。
楼业务接待建筑面积500m2, 1F。
厅辅助工程停车场室外停车场共有停车位162 个。
其它祭奠广场、广场、道路、绿化苗圃等储运工程油罐一个地埋式储油罐,总储油量为20m3供水自备井供给。
公用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其中项目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供电市政电网提供。
供暖空调采暖。
火化机焚烧尾气采用二次燃烧+急冷装置 +半干式除酸塔+活性炭废气处理吸附 +布袋除尘器的处理工艺处理、遗物祭品焚烧废气采用袋式除尘装置处理、餐饮油烟采用油烟净化装置处理。
污水处理本项目废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 +消毒处理,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绿化。
环保工程噪声处理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源采取隔音、减震、吸声等降噪措施,并利用绿化降噪。
遗物祭品焚烧时产生的灰渣和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理;餐饮垃固废处理圾及隔油池产生的废油脂交** 市环保局认可的有资质单位处理;污泥脱水后交环卫部门处置;废活性炭和除尘灰交具有《某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处置。
绿化绿化率 42.3%,绿化面积 28214m2。
3、工程施工进度及环保投资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4 个月,即 2013 年 3 月~ 2015 年 3 月。
具体实施进度见下表:表 2实施进度安排表实施内容时间安排可行性研究论证2013.3~ 2013.6方案及施工图设计2013.7~ 2013.9施工准备2013.10~ 2013.11项目招标2013.12~ 2014.1土建工程施工2014.2~ 2014.9新增设备采购及安装2014.10~ 2014.11辅助建筑2014.12~ 2015.2整体搬迁2015.2~ 2015.3本项目的一次性环保投资总费用约为434 万元,占总投资额的 5.27%。
具体分配见表 3,运行费用见表 4。
表 3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1施工降尘、洒水净化空气2施工期废水治理3运营期污水治理4火化机焚烧尾气5遗物祭品焚烧废气6油烟治理7运营期生活垃圾、灰渣8运营期餐饮垃圾9污泥10运营期危险废物11运营期降噪措施12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费13绿化14合计内容投资环境效益围护、洒水降尘等3减轻空气污染,保护人群身体健康防止施工期施工及生过滤池、沉沙池3活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质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工100全部回用,不对周围艺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二次燃烧 +急冷装置 +半干达标排放,减轻空气式除酸塔 +活性炭吸附 +布120污染,保护人群身体袋除尘器健康,不对周围环境焚烧炉及袋式除尘器60造成不利影响食堂餐饮油烟处理设施3垃圾箱桶建设,对生活垃圾5分类收集专门容器盛放,送 ** 市环保确保固体废物不对人局认可的有资质的单位处5群健康和周围环境造理成不利影响污泥脱水装置40具有《某省危险废物经营许10可证》的企业处置高噪音设备室内放置、20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和减震设施正常生活环境工程运营污水、固废、废气5保证项目区工程运营处理、噪声等调试运行的环境达标。
厂区绿化率达到 42.3%60434表 4运行费用估算表项目名称运行费用(万元 /年)所占比例( %)污水处理233.3烟气处理233.3固废处置233.3合计6100(三)建设项目政策相符性1、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该项目属于 O7980 殡葬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11 年本 )》及《 ** 市产业导向目录( 2008 年本)》,项目不在“限值类”和“淘汰类”之列,属于“允许类”。
2013 年项目取得 ** 市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文件临发改发( 2013) 68 号《 ** 市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 市某区民政局区殡仪馆迁建项目备案确认书的通知》。
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
2、建设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⑴与 ** 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在 ** 市 10108km2的城市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 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多中心”指 4 个组团(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 3 个新城(某、阎良、泾渭)、 4 个中心城镇(户县、高陵、周至、蓝田)作为城市发展的副中心。
本项目位于上述3 个新城中的某,原址距离某城区较近,严重影响了某城区的发展,因此本迁建项目为某区的发展起到提供发展空间、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因此,项目建设与 **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一致,功能定位相协调。
⑵与某区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某区总体规划中将某区的职能定位为:某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 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及文物旅游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
某区在充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大型基础设施,文物景点的分布,着重从交通走势,资源条件等因素出发,形成“一个中心,三个组团,六个单元,环状连接,多层绿化”的布局形态。
其中,一个中心:即以秦始皇陵区为中心。
三个组团:即骊山分区结合发展区的南区形成的一个旅游服务为主的片区;以新丰分区和代王分区结合新生代工业园区形成的工业经济发展区;西康铁路以北形成的某行政居住区。
六个单元:即骊山分区、新丰分区、代王分区、新生代分区、新生代工业园、某行政居住区和渭河旅游度假区。
多层绿化:即骊山自然景区的山体背景绿化,渭河及其支流的河滨绿化,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内的大面积环境绿化,沿铁路、高速路、城市外环线、城市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带及城市内部的绿化广场、公园等集中绿地,形成多层网络化的绿化体系,展现“景城合一”的城市风貌。
其中,骊山分区以旧城区为基础形成某城区的核心区,是城市的标志性区域,以旅游度假、商业服务、行政管理、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某新区以居住、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是新的城市政治中心。
本项目原址位于秦始皇陵区,属于某区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本项目原址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某城市的发展,故将某殡仪馆搬迁至远离城市发展规划地区,符合某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及产业发展布局均与某总体规划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