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宾王幼儿园孙朝阳【摘要】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在进餐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即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健康发展培养饮食“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历来比较重视“吃”的。
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们的“吃”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1]。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一、幼儿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孩子能较好的进餐,健康就有了保证,但是一些不良的现象正妨碍着我们的孩子们的进餐。
(一)进餐时的不良情绪进餐时孩子的情绪愉快,那么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的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因此在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2]。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进餐的。
(见表1-1)表1-1 幼儿进餐情绪情况由表1-1可见,65%的幼儿在进餐时的情绪常处于有时愉快有时不愉快的状态,引起幼儿进餐时不愉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吃零食过多和食物不对胃口带来的影响分别占了23%和21%,这也反映了无节制吃零食和偏食对幼儿正常进餐造成的影响,有13%的家长在孩子进餐时批评、责骂孩子,这是十分不科学的。
在这其中的其它原因也包括用餐的环境、孩子对吃饭反感等。
(二)进餐时的不良习惯幼儿吃饭耗时,这还是较常见的。
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进餐,且给大人带来了不便,对幼儿身体不利,究其原因,与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等习惯有关。
(见表1-2)表1-2 幼儿进餐时不良习惯情况由表1-2可见,幼儿边吃边玩,东张西望现象到了大班略有所好转,这与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加强有关,而说话现象到了大班反而增多,这与大班幼儿言语交往的需求有关[3]。
小班幼儿中边吃边玩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有些幼儿喜欢边吃边看电视,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好动的天性,另一方面与家长平时要求不严有关。
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孩子各项的百分率都比在家中低,可见这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恰恰是家长们易忽视的环节。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教师是否因此而对幼儿的吃饭放任不管呢?在进食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针对以上在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们来讲讲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具体方法。
(一)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
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2、家园共育、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
这点主要出现在家里,许多家长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的零食不离口,没有饥饿感。
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
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时式的。
如生吃蔬菜、瓜果之类。
3、以身作则、科学进餐挑食是小班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法。
通过了解和调查得出,很多幼儿对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们生活的家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
比如: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家长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
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
老师们建议家长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在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到幼儿的。
当然耐心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幼儿比较排斥胡萝卜,家长可以先给其喝点胡萝卜汁,让其在口味上去直接的感受;在菜肴中适当加些胡萝卜丝,让幼儿能直观的看到其的点缀美;再逐渐的过渡到胡萝卜丁、片、条、块等。
通过家长的配合在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多给予这些孩子鼓励,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给予表扬。
明天争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渐进的努力,帮助幼儿逐渐的克服。
到了中、大班,还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根据其特点可以逐渐过渡到以用科学的语言讲事实和讲道理,胡萝卜里面有很多的胡萝卜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让你的眼睛变的明亮,和有神的。
4、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4]。
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间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转慢慢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5、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
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
6、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幼儿园应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5]。
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
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活动室兼做餐室的幼儿园,进餐时铺上桌布,设立屏风,会让幼儿感觉到活动室与餐室的区别,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
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碗筷应注意大小合适,并力求美观、清洁、耐用,过于陈旧的餐具要注意更新。
7、少盛多添、增加孩子信心少盛多添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盛饭。
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
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
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
还有千万不能在进餐时对幼儿说:“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给你添以碗。
”“不吃完就别想玩”以免让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吃饭是阻碍活动自由的负担、吃饭是惩罚的工具。
(二)控制合理进餐时间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用完餐后等待的时间也是老师们一直倍感困扰的问题。
在义乌市宾王幼儿园实习阶段,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我用了几个小方法,效果不错。
1、评选文明进餐员例: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大红花和一个△,告诉幼儿:“吃饭好的孩子,名字就会跑到大红花里。
如果不认真吃饭呀,名字会跑到△里。
”我提出评选标准;名字在大红花里就是文明进餐员。
孩子了们会尽力表现最好。
一旦有个别讲话或贪玩的,我会加以提醒:“△里跑进一条胳膊或一只脚,唉错了,又出去了。
”孩子们都能自觉约束自己,邱梓真以前吃饭一直贪玩,自从评上文明进餐员后,再也没让老师督促过。
他说:“我怕名字从大红花里跑掉。
”看,只是一张纸,就有这么大的奇效,不妨一试。
2、小奖品的妙用例:王洋吃饭贪玩,需老师不停督促,我就有意识地在他盘子里放上一片山楂片,说:“山楂片在看你吃饭呢!吃完饭,山楂片奖给你。
”结果很有效,他不再磨蹭了,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了饭。
以后,对于挑食或不专心的孩子我会用这种方法,有时在桌上放个宝葫芦、小奖品或在盘里放上小钙片,小馒头等,告诉他们吃完了就可以拿,效果真的不错。
吃饭耗时的原因也包括了有些幼儿习惯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这点也是让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扰的问题。
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
例:都都是个内向的小男孩,一到了吃饭他就更没了激情,餐桌上的任何一种东西都会将他“吸引”,旁人的一些举动也会尽收他的眼底。
可偏偏就是表现出一副自我世界,独自享受的姿态。
无论老师在一旁如何的劝说,甚至于“利诱”都达不到所想要的结果。
偶尔的一次汽车的主题,请小朋友将自己所拥有的爱车带来幼儿园,并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尽可能让幼儿相互交流、探讨。
这下都都可被吸引住了,用餐和盥洗完毕的幼儿一个个的来到阳台上捧着心爱的车开心的玩着,可我们的都都嘴里含着饭眼巴巴地望着伙伴们嬉戏的身影。
似乎是又一个好的教育契机了,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悄悄地问道:“宝贝,你现在也想和他们一起玩是吗?”都都看了老师一眼很用力的点点头,随即眼光又瞟向了窗外。
“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你和他们一起玩。
”老师微笑着说。
虽然都都的目光仍停留在窗外的伙伴手中的车上,但老师刚才的那句话似乎使他受到了某种触动,接着说:“再请个朋友来和我一起帮你吧,这样你就可以更快的和小朋友一起去玩车了。
这两个朋友都在你的嘴巴里,一个是牙齿,另外一个是你的喉咙哦。
”老师趁势的喂了他一口,“先请牙齿帮帮忙,把这些饭菜都磨碎。
”咦,都都的嘴巴竟然开始跟着动了起来。
“磨碎了以后,再请你另外一个朋友喉咙帮一下忙,把饭菜都咽下去。
”都都又一次的照做了,效果似乎还不错。
“太棒了,你的两个朋友真厉害,我请小朋友和你的汽车去说一下,让它等着你,你马上就陪它玩对吗?”这下都都马上点了点头。
老师和经过身边的一个小朋友耳语了一番又说道:“我请小朋友帮你去和小汽车说了,你要继续加油哦。
”接着都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顺利地完成了他的那份饭菜,虽然在他盥洗后几乎接近要结束活动的时间了,但在两位老师的沟通后决定再延长几分钟,虽然这短短的几分钟并没有使都都十分的满足,但老师还是捕捉到了他眼中流露的愉悦之情。
“小汽车好玩吗?”老师问。
点了点头表示了都都肯定的回答。
“那好,等下次吃饭的时候再请你的两个朋友来帮你,这样你就能比今天有更多的时间玩小汽车了。
让它们早点来好吗?”“好。
”这次都都的回答很干脆,老师也更直接的感受到了他的快乐。
此外,象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物归原处、轻轻摆放物品、主动清洁环境等教育要求,都在时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进餐教育互为补充,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教育。
我们在组织进餐时,灵活变换方法,孩子们进餐愉快,老师更是轻松愉悦,进餐成了一个轻松的环节。
四、总结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
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
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
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
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