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下面我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感悟中运用新知。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课改思路,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至第49 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有关有所掌握,本课的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难点是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原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且对新知充满好奇心。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以“情境激趣”为关键,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开展多维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思维碰撞、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获得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用时大约3分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首先,创设采访体育委员的情境“体育课上,咱们班是怎么排队的?”学生很容易想到“按个头高矮的顺序站队”,接着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追问:“现在你还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引发学生思考,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明确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
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情境图中数据的特点,讨论、交流“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活动二:(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名数变了,数变大还是变小?(2)小组讨论“怎样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引导学生利用米与厘米间的进率,通过分数的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也可以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联系小数点引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
(3)放手让学生独立改写。
活动三: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说名数改写的方法。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呈现数据,让学生进行观察,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名数改写的必要性。
在探究改写方法时,在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
第三个环节是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对于新知要及时巩固应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
我本着“重基础、提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
1.给情境图中的小朋友排排队,强调要用原数据。
2.完成教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
3.判断。
(1)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2)比0.5大而比0.7
小的小数只有0.6。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
第四个环节是全课总结,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回顾学习过程,在整理知识的基础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分析与初步设想。
由于时间短促,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为老师加以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