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ppt)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ppt)
电击 直接电击—人体直接接触正常运行的带电体而发生的电击 间接电击—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人体触及意外带电设备所发生的电击 在施工现场发生间接触电比直接触电事故要多 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据测量和估计,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值在2千欧-20兆欧范围内。皮肤干燥时,当接触电压在100-300 伏时人体的电阻值大约为100-1500 欧。对于电阻值较小的人甚至几十伏电压也会有生命危险。某些 电阻值较低的人不慎触电皮肤也碰破其可能致命的危险电压为40一50伏。对大多数人来说,触及100 一300 伏的电压,将具有生命危险。
TN系统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图:TT系统(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系统图)
虽然这种供电系统因中性线与金属外壳不连接,三相不平衡时不会造成设备外壳呈现电压, 但单个设备形成单相接地短路,而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偏大时,不易使保护开关迅速动作, 大数量的短路电流仍可使人丧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在建工程的周边与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最小安全距离(m) <1 4.0 1~10 ~ 6.0 35~110 ~ 8.0 220 10 330~500 ~ 1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kv) 最小垂直距离(m) <1 6.0 1~10 7.0 35 7.0
图:TN-S系统(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分开的的接零保护系统图)
TN-S系统的优点:该系统通过设立独立分开的“PE线”的单相短路,使故障电流经设备的外 壳和PE线形成回路,由于该回路阻抗小,短路电流大,从而使保护装置快速动作,切断电源, 起到保护作用;由于PE线和N线完全分开,当设备运行或三相出现不平衡时,PE线不会呈现 电压,保证设备外壳也不会呈现电压,因此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2.对TN-S系统的要求 1).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PE”线的独立性。 (2)“PE”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工作零线处引出。 (3)各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供电线路的“PE”线相连。 2).对“PE”线的安全技术要求 (1)“PE”线必须采用黄绿双色铜芯塑料绝缘电线。 (2) “PE”线必须同时满足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一般不小 于相线的1/2。 (3) “PE”线在电箱内必须通过独立的(专用)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且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4)“PE”线不得装设开关和熔断器 3).对重复接地的技术要求 (1)“PE”线除了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 端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在供电回路上的数量不少于三处。 (2)产生重复接地的并联等值电阻不大于10 。 (3)产生振动的设备,重复接地在设备连接处不少于两处。 (4)接地装置必须满足安全技术要求。 (5)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保护零线或工作零线相连接。
电气事故基本知识
二.电气事故的防治
选用电气设备 电气防火与防爆: 保持防火距离 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高大建筑机械 变配电室
电气事故 的防治
电气防雷
通风 施工现场防雷保护对象 防雷装置 安全技术要求
触电事故防治
严格用电管理措施 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一.临时用电概述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图: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 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5.1.1 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 电源侧零线或总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3.接地装置 1)接地装置的分类 接地干线 接地线 接地装置 接地体 接地支线 自然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 2)接地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1)接地体和地下接地线,均不得 采用铝导体制作。 (2)垂直接地体,拟采用角钢或原 钢,不拟采用螺纹钢材。 (3)接地线焊接搭接长度,必须满 足要求。 (4)接地干线截面积不小于100mm2, 接地支线截面积不小于48mm2。 (5)采用自然接地体时,可充分利 用施工现场的主体金属结构或基础 结构中的基础钢筋。 图:接地装置示意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三.临时用电线路敷设 1.基本概念 1.0.3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 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三相五线制“TN-S”系统:指TN系统中工作零线(简称N线)与保护零线(简称PE 线)分开的系统。
在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供电网中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和设备采用的保护方式,可以分为IT或TT、TN-C或 TN-S或TN-C-S。第一个字母T表示三相电力变压器中心点对地关系,I表示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T表示直 接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采用的保护方式,T表示采用保护接地,N表示采用保护接 零,第三、四个字母表示在TN系统中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按不同的分合状态分成的三种形式。 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其电气设备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保护系统。即TT系统和TN系统· TT系统: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直接接地的系统。 TT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 TN系统: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的系统。 TN-C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合二为一) TN-S系统=工作接地+专用保护接零 TN-C-S系统=前部分(工作接地+保护接零)+后部分(工作接地+专用保护接零)
电气事故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电气事故的分类 电气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触电)
电气事故
短路 过载 设备事故 接触不良 铁芯发热 散热不良
产生电流 热量和火 花或电弧
火灾与爆炸
电气事故基本知识
触电事故 1.什么是触电: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两点时,由于电位差的作用,在 人体内形成电流,这种现象就是触电。 单相触电 触电 双相触电 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跨步电压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引起人体内部组织破坏,直致死 亡。电击伤害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等有关。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4.线路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方式,主要有架空线敷设、电缆敷设两种 1)一般要求 (1)供配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形式” (7·2·1 :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 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 缆必须包含蓝、绿或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 线;绿或黄双色芯线必须 用作PE 线,严禁混用。) (2)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严禁采用裸导线。 (3) 导线的截面积,必须同时满足计算负荷要求和机械强度要求。 (4) 电源进线,必须“固定连接”(用螺栓)禁止用“松动连接”(例如插头等) 2)对架空线的技术要求 3)对电缆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7·2·3: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 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1)电缆架空敷设时,应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应能保证能够承受电缆本身的重量。 (2) 电缆埋设时,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 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3) 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 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图:TN-C系统(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合一的的接零保护系统图)
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零序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严重时将导致触电事 故。当接用220V单相负荷时,若电源近处中性线断线,将造成负荷侧中性线电压接近相电 压,直接构成触电危险;一旦发生中性线与相线反接,后果将更为严重。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暂设性和临时性 移动性和流动性 露天性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可选择性
特点
2.施工现场供电系统组成
低压配电装置(配电屏、配电箱)
供电系统组成
配电线路 控制装置(开关箱、控制电器) 用电设备(各种电动机械、电动工具和照明灯具)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二.外电防护
1.基本概念 外电防护:指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及外电设备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防 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栏或防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牌) 外电线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以外的任何电力线路。 外电设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以外的任何电力设备。 安全距离:指带电导体与附近接地的物体或地面不同相带电体及工作人员之间,必 须保持的最小距离或最小空气间隙。 高压、低压:额定电压1KV以下称为低压,额定电压1KV及以上称为高压。 2.安全距离
2)电伤:主要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 溶化金属渗入皮肤等伤害
电气事故基本知识
电气火灾及爆炸 1.电弧与电火花 工作火花 1)电火花:电极间击穿放电 事故火花 主要指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火花。 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2)电弧:由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一般电火花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 3000~6000度,因此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 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2.危险温度:由电气设备过热造成的,而电气设备过热主要由电流的热量造成的。 1)电流产生的热量 2)电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热量 3)运转部分产生的热量 4)接触不良产生的热量 5)照明灯具产生的热量 雷击 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电力线路、用电设备等设施遭遇雷击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 大的过电流,所波及的范围内,可能造成设备和设施损害、大规模停电、火灾或爆炸,还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