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我是谭召召,2011年毕业于新蔡一高,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系。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回想在新蔡一高学习生活的那几年,有校领导默默的支持,有老师们无私的奉献,有同学之间互相的帮助与扶持,这些,让我们得以在一高这片沃土茁壮成长,让我们得以在一高这个学子之地安心学习,让我们得以在一高这一追梦平台实现理想……
在此,请允许我们以一高毕业生的身份,代表全体一高毕业生,向母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没有母校新蔡一高的支持,就没有无数已经毕业和将要毕业的莘莘学子;请允许我们以一高毕业生的身份,代表全体一高毕业生,向传授我们知识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没有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没有一届届以优秀成绩圆梦的一高学子;请允许我们以一高毕业生的身份,代表全体一高毕业生,向帮助和扶持我们的同学、校友们表达深深的谢意,没有常伴左右的同学和朋友,在圆梦路上就缺少了可以分享悲伤与快乐的伙伴……
在一高生活的那几年,毫无疑问,学习是生活的重中之重。
然而如何学习,怎样才能学好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高中学习的感悟吧。
高三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奋斗过程,当时的生活虽很单调却充满着希望,因为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若取得这场胜利,未来将变得更光明,将有更多的选择,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我认为高中的奋斗尤其是高三的奋斗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未来的命运而奋斗,所以,你必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如果你掺
杂了水分,自己欺骗自己,那么未来就会欺骗你。
所以永远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想高考时自己运气好,幸运会垂青自己。
高考或许有运气成分在里面,但运气是靠不住的,复习时你必须认为运气不会降临在你身上。
熟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习问题的首要条件。
但是如何才算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呢?好——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对于个人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别人的方法就一定对自己毫无用处,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方法中总结、提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或者从别人的方法中看到思考问题的不同路径和方法,从而开阔视野和了解遇到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
这就要求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同学之间的交流或许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一个你认为非常复杂的问题。
只顾埋头苦学或者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学习,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磨完刀了就要砍柴了,然而怎样砍、从哪儿砍,很多人都在此感到迷惘。
如何解决迷惘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计划来指导我们,因此我们最好都有一个计划。
此计划不仅仅是整体的,还应该是具体的,这个具体指的不单单是具体到我们每天都需要做什么,更应该具体到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做什么。
这又不仅仅有助于指引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还可以让我们知道每天有哪些时间是供我们自由支配的,我们在什么时间可以完成哪些任务,从而更加有效的支配和合理利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计划一旦制定就应该尽己所能的去完成,不能轻易的改变,要明确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肯上进的心。
在此还要补充一下,自己的计划与老师的进度之间并不矛盾,老师都是身经百战的前辈,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再说,老师都是希望我们考好,不会去害我们,因此与老
师的步伐保持一致是必要且合理的。
不要弃瓜而去捡芝麻。
高考对你们的重要我不需多说,在高考前,你必须做足充分的准备,打好坚实的基础,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漏过,都必须弄懂。
曾听同学抱怨,说我哪个地方不会考试偏偏就考那一部分,拿捕鱼来比喻,我只能说他的网织得还不够密,仍有漏网之鱼。
当然如何把知识点弄懂是很重要到,高中的知识看起来不多,但要学的很透彻确实很不容易,尤其是理科的知识,同一个知识点变化莫测,涉及很多题型,而且各知识点相互关联,处处存在杀机,处处存在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出题人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因此我们要多做题,多练习,多思考。
刚开始一般也就是一轮和二轮复习过程中,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很吃力,因为大家还不熟练,做题速度很慢,但大家一定要有耐心,随着做的题目不断增多,见的题型也会越来越多,对知识的理解也会不断加深,做题的速度也将大大加快,这些是练习做题速度必须要做的。
这一时期,做完题后要进行小小的总结,根据自己所做的题的情况进行,要弄清楚那些不会,那些是蒙的,那些是模糊的,这个时候决不能不懂装懂,然后再具体找到对应知识点,自己想一想,实在不会就请教老师或同学,一定要弄明白。
而后再做一些相关的题验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的相当透彻。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很多同学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看书上的知识点很容易理解,也明白什么意思,为什么遇到用该知识点的题时,自己却不会做,这个很正常,对决大多数同学而言,看书明白并不代表会做题,书上的东西虽是做题的依据,核心,但题是变化莫测的,因此这就需要多练,千万不要老是抱着书看,认为看书可以解决一切,书当然要看,但不要用太多时间,绝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做题,然后根据相关的题再反过来看书,查缺补漏,这样能很快的掌握一个知识点。
另一方面,在第一轮复习
时,我们所用的复习资料在每章知识后都有对应的题,我们在做这些题时,自然的会想到要用这章的知识,因此做题相对变得容易,但到综合复习时,我们往往拿到一个题后不知用那一章的知识解决,这是很正常的,前期我们都是在进行一点一点的复习,只有把一点一点的识弄的透彻,我们才能更容易将各知识点串起来,才能在遇到综合性的题后更容易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在一点一点的知识点,复习完后我们会进行第二轮复习,这轮时间很短,但很重要,从高考考得试题结构很容易看出,每年的高考题都很固定,只是分布有稍微的差别,每一题考的知识也是一块一块的,正是我们地二轮复习所涉及的。
因此我建议,这一轮复习时,要针对高考的题型,一块一块的做题练习,锻炼自己做综合型题的能力,在做完后,仔细分析自己哪一点的知识没掌握,哪一点没想到,从而导致做题存在困难,从而将其弄明白并记住。
在做大量的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经验。
从而将一块块的知识弄懂。
而第三轮复习就是做一套套的试卷啦,这是对前两轮复习的检验,往往前两轮复习好的同学在这轮复习中会表现得得心应手,而没复习好的同学,则感觉相当吃力。
在这轮复习能提高我们做成套题的能力,以及我们的做题速度。
这个时候也要大量的练习,找出自己前两轮复习不足的地方,迅速弥补不足。
上面所有的话都围绕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做题——总结——做题——总结——做题——总结——做题做题再做题。
不管怎么说,现在时间主要由你们掌控,老师讲课占用的时间少了,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充足的题目。
上面所谈的是我的学长们的一些建议,毋庸置疑,有很多可取之处,对你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你们去效仿。
现在,我想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在我看来,高中题目虽然很多,但是有很多题目的题型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换汤不换药,做题的套路也大同小
异,而我所重视的是做题的过程。
高中期间,我做的题不能算是非常多,但是我见的题型很多。
就拿三角函数来说吧,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过高考题库上的题,我看了三角函数那块的题,高考题,同一个题型,y=Asin(ωx+φ)+B给你几个条件让你求出所有参数,就这么一个题型,重复了几十次,如果是你,你会一个一个地做完吗?想必不会吧,时间如此宝贵,岂能如此浪费。
还有,虚数那一块的,几乎年年考,但是只要计算不出问题,几个有关概念记清,基本上无压力,这些就可以适当削减花在其上的时间,用在自己薄弱的地方。
所以说,做题要有收获,无论做什么题,你能从中学到一些技巧,这道题就没白做。
相反,如果一个题,只要大脑还清醒,计算不出错就能做出来,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了。
当然了,考试例外。
我们要有一种意识,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多做题只是为了巩固知识点服务的。
这样,我们见的题型多了,以至于达到做题时我们能自信满满地说,这种题我做过,就是先这样然后那样,最后那样这种境界你就厉害啦。
总结一下,这种学习方法就是做题,总结解题套路,再做题巩固。
这个学习方法的缺点是对综合性强的难题作用不大,因为综合性强的题目很难找到固定的套路。
对于难题,要独立解题,不要轻易请教别人,别人的知识毕竟是别人的。
即使最后仍逃不脱靠别人讲解才能做出来的命运,也要事后自己独立再做一遍,而且这个题要出现在难题集中。
说到难题集,我想说几句。
我有好几个同学都有错题集,厚厚的一大本呢,可是大都是只看了前几页。
这就不对了,错题是为啥,是为了日后看嘛,这个只记不看岂不是有违初衷,浪费时间而已。
再多说一句,现在做题不要怕错,不要因为错的多而丧失自信心。
我们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对做错的题印象比做对的题印象深的多。
做错的题我们要明白错在哪里,以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