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与加固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量也在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公路桥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桥梁加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加固
引言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运输量大幅度提高,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跨河桥梁和高架桥梁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而桥梁施工控制又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
其中桥梁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明挖基础施工、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沉井基础施工、承台及系梁施工。
具体施工工艺方法有(1)铺设底模(2)钢筋安装(3)模板安装(4)混凝土浇筑(5)拆模等。
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桥梁的混凝土开裂、剥落、衰变及钢筋的锈蚀,这些对桥梁的损害都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解决桥梁加固中存在的问题、对旧桥进行维修加固、确保交通运输安全是目前乃至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公路桥梁基础施工及其相关技术
1、支架搭设
施工中可采用钢管施工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脚手架用钢管支架形成。
预埋墩台身钢筋应注意测设的墩台身的位置必须精确,预埋后墩台身钢筋的固定用地锚拉线进行找正和固定。
2、钢筋工程
钢筋骨架采用在场内制作,现场安装分节成型现场用吊车吊起,分节入孔的方法施工。
施工中骨架第一节人孔后,用支撑杆固定骨架于井口中心位置,吊起另一节骨架与第一节骨架相接,接头采用电弧焊以单面焊的工艺进行焊接。
焊接采用几台电焊机同时搭接单面焊,以减少混凝土浇注前焊接所占用的时间。
放钢筋骨架前,先在孔口加设4根导向钢管,以保证钢筋骨架在吊装过程中尽量对中,不伤孔壁及控制保护层厚度。
3、围堰基坑开挖通病处理
(1)当井点降水失败,基坑翻出泥浆,导致结构无法施工时,可适当回填压住淤泥上涨,然后采用基底注浆方法进行止水,基底注浆厚度应根据土质确定,如基坑周围渗水、渗泥,可在渗漏外侧较远处用压密注浆止水。
(2)在围护桩aa过程中,可能遇到地下坚硬物体,产生个别围护桩位移外露,影响支撑或影响结构物尺寸时,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土体加固后,再将外露影响施工的桩体割除或敲除,或随着桩体割除采用挡土板等措施。
4、立柱或墩台身施工通病处理
(1)模板加工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柱、墩、台身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在加工前向加工单位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并根据施工范围内柱、墩、台身的长度、高度,设计每节模板的长度尺寸,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都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人现场。
(2)柱、墩由于高度较高,垂直度控制易发生问题,因此模板支撑和浪风攀拉必须牢固、稳妥。
施工单位自检后应报监理检查,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禁碰撞模板、支撑和浪风攀拉桩。
(3)混凝土浇注由于高度较高,极易发生混凝土离析,在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鱼鳞状、云雾状和大量气泡,因此浇注时除控制级配外,必须使用串筒,控制下落高度及控制振捣位置和时间。
在灌注混凝土时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防污染。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直至灌注到设计的混凝土顶面,以保证截切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具有优良质量。
5、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1)掺加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掺加早强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掺加减水剂,在不改变流动性的条件下,可减小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拌合物在强力搅拌和振捣下,水泥浆的凝聚结构暂时受到破坏,因而是降低了水泥浆的粘度和集料间的摩阻力,提高了拌合物的流动性,使混凝土拌合物更好的均匀充满模型,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二、公路桥梁加固的方法
1、桥面铺装加固法
(1)局部修复凿补法。
将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表面凿毛,深度以使骨料露出为准,用清水冲洗干净断面并充分润湿,涂刷上同标
号的水泥(或其他粘结材料),最后在桥梁承载能力容许范围内,铺筑一层 1~5cm 厚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
(2)重新浇筑混凝土面板。
桥面板的破裂和其他损坏特别严重,混凝土质量或施工状况特别不良,且无适用的修补方法时,就必须采用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桥面板的措施,施工时,将原有的行车道铺装全部拆除,再将行车道表面清扫干净,必要时铺入适量短钢筋,配置上 1~2 层钢筋网,浇筑整体化混凝土。
(3)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即在旧有桥面上,重新加铺一层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补强层,此方法既修补已出现裂缝、剥离等损坏的桥面板,又能加高原有梁板的有效高度,增加梁板的抗弯能力,改善铰结梁板的荷载横向分布,从而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4)其他方法。
如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粘结剂或环氧树脂材料修补法,钢纤维混土修补法,聚合物混凝土罩面法等。
2、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混凝土加固法)
是用增大混凝土结构物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厚桥面板;另一种是加大主梁梁肋的高度和宽度。
该法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较小跨径的 t梁桥或板桥的加固。
采用此法加固后桥梁刚度明显提高,承载能力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粘贴碳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采用专门的树脂将碳纤维粘贴于混凝土结构受拉表面,碳纤维
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整体,碳纤维与钢筋共同承受荷载,降低了钢筋应力,从而使结构达到了加固和补强效果。
此法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和截面尺寸,不改变净空高度,施工方便,对原结构几乎不会造成新的损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根据受力分析可进行多层粘贴进行补强,其方向性也可以灵活掌握。
缺点是环氧树脂在温度高于60℃时会呈现软化现象,而桥梁一般受到阳光直射,桥面温度高于60℃的可能性很大,不利于采用树脂胶作粘贴剂。
4、桥下部结构加固法
桥台特别是高度较大的桥台,受行车荷载和土压力作用,常见病害有桥台开裂、凸肚;翼墙外崩、开裂、错位等。
对于跨径较小、水流不大的石拱桥,可采用在桥跨内加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
5、灌缝胶灌注法
当梁体变形及裂缝严重,承载能力下降。
当梁体存在严重变形和裂缝,应加强桥梁观测及试验检测,分析原因,制定加固处理方对承载能力、刚度不足的梁体,首选用灌缝胶灌注处理裂缝,采用种植或粘贴钢筋加固法、新浇注混凝土增大梁体截面加固法、粘贴钢板筋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方案进行进行结构补强,提高梁体的抗弯承载力。
结语
公路桥梁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公
路桥梁的安全与否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盛可鉴,崔旭光.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刘云海.增强公路桥梁的稳固性探讨[j].科技资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