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测定(滴重法)

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测定(滴重法)

实验D-13 滴重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目的用滴重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学会用校正因子表,迭代计算毛细管的半径。

实验原理当液体在滴重计(滴重计市售商品名屈氏粘力管)口悬挂尚未下滴时: r :若液体润湿毛细管时为外半径,若不润湿时应使用内半径。

σ: 液体的表面张力。

m :液滴质量(一滴液体)。

g ;重力加速度,当采用厘米.克.秒制时为 981cm /S 2但从实际观察可知,测量时液滴并未全部落下,有部分收缩回去,故需对上式进行校正: m ’为滴下的每滴液体质量(用分析天平称量)。

f 称为哈金斯校正因子,它是r /v 1/3的函数;v 是每滴液体的体积;可由每滴液体的质量除液体密度得到。

在上式中r 和f 是未知数,可采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如蒸馏水)做实验,采用迭代法得到: 设每滴水质量为m ’,体积为v ;先用游标卡尺量出滴重计管端的外直径D ;可得半径r 0;用r 0作初值;求得r 0/ v 1/3;查哈金斯校正因子表(插值法)得f 1;用水的表面张力σ和f 1代入12'r f m g πσ=;求的第一次迭代结果r 1;再由r 1/ v 1/3查表得f 2 ;再代入:22'r f m g πσ=求得第二次迭代值r 2,同法再由r 2/ v 1/3代入查表求f 3 ,这样反复迭代直至相邻两次迭代值的相对误差:┃(r i-1-r i )/ r i ┃≤eps (eps 表示所需精度,如1‰)这时的r 就是要求的结果,记录贴在滴重管上的标签上,半径就标定好了。

求得半径r 后,对待测液体只要测得每滴样品重和密度,就可由r/ v 1/3查表得f ;由: 2'r f m g πσ= 就可求得样品的表面张力。

纯水的表面张力见最大泡压法实验;水和酒精的密度数据见恒温技术与粘度实验。

仪器与药品屈氏粘力管一根。

测液体比重用比重瓶一个。

游标卡尺一根(公用)。

50ml 和100ml 烧杯各一个。

酒精,表面活性剂溶液(每组一个,实验室编好号)。

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滴重计的外半径。

测量酒精从上刻度到下刻度滴下液滴的总质量W 和滴数n。

,算出每滴酒精的重量。

2.剩余的酒精倒入回收瓶,烘干滴重计,冷却后同法测量纯水的从上刻度到下刻度的总质量W和滴数n。

迭代法求得滴重计的半径。

把多余的蒸馏水倒掉,3.把滴重计用待测溶液(样品)荡洗数次后,用此溶液测量从上刻度到下刻度滴下液滴的总质量W和滴数n。

计算该待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4.测量此待测溶液的比重(方法见实验后附录中比重瓶法)酒精待测样品(表面活性剂溶液)每滴水重量(克)样品编号每滴酒精重量(克)比重(克/ cm3)滴重计校正半径r= (cm)每滴样品重量(克)酒精表面张力σ= (dyne/cm)样品表面张力σ = (dyne/cm)思考题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先按排测量酒精,测量后不洗直接烘干,再测纯水。

而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时,只用溶液荡洗而不再烘干。

2.用滴重法测量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做校正,能否用游标卡尺测量r,直接代入公式计算。

3.本方法也能用于测量液液界面张力,请考虑应如何测量。

(提示:要考虑浮力影响)附录:(1) 常用表面张力测量方法①吊环法(Ring Method):是厂矿企业常用测试方法。

仪器有商品供应,测量的平衡性能不太好,仪器本身缺乏恒温装置,测量结果和其它方法差别较大,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因其结构主要是一个扭力天平,见图D13-2和图D13-3)还可以测液一液界面张力,实验时把一个半径r的铂丝制成的环与液面接触后再慢慢上拉。

(用样品皿托架下螺旋转动)而形成一个内径R’,外径为R’十2r的环形液柱,R’=R-r。

设向上的力为W,当平衡时,W=2πR'σ+ 2π(R' +2r ) σ因为R=R’十r故上式可改写为:σ = W/(4πR)因为铂丝环悬挂在扭力天平一臂上,所以W大小可以从扭力天平读出,在出厂时,扭力天平刻度盘上已直接标上表面张力量度大小,故可直接读出表面张力大小。

②滴重法(drop weight method)滴重法是测表面张力的常用方法,图D13-1为商品生产的滴重计(Stalagmometer)。

其底部相当光滑平整,该方法如实验数据经过校正,获得表面张力较准确,方法的平衡性能和数据重复性较好。

其简化改进法有滴体积法。

③吊板法 (Wilhelmy plate method)吊板法又称吊片法,在文献中也用,其平衡性能也很好,常用的有ST一1型表面张力仪。

原理见图D13-4.它的基本结构为在一自动扭力天平上挂一巳知重量为W的矩形吊板(毛玻璃制成),设其平行于液面的截面矩形长为x,宽为y,(y实际上是吊板的厚度),则该矩形周长为2(x十y),当平衡时,向上的力设为W’,则:W'-W=2(x十y)·σ W’可从自动扭力天平上读出,x,y,w已知,从而可知道σ。

,实际上从仪器上σ读数可直接知道大小,无需作上述计算。

不同的吊板可通仪器上的校正旋扭校正。

仪器本身附有超级恒温槽,并可测量接触角和液液界面张力。

该方法操作方便,迅速。

具体参阅Adamson“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e”)。

附录:(2) 液体和粉末固体的比重测定测定液体密度的主要方法有比重瓶法(或比重管法)、比重天平(又称韦氏天平法)、比重计法。

现分别介绍如下:①比重瓶法(图D13-5)将比重瓶和中间有毛细孔的比重瓶塞依次用洗液和蒸馏水洗干净,烘干在分析天平上(连瓶塞一起)称重,其重量为W’,然后加入纯水(蒸馏水),注意不要有气泡混入,盖上瓶塞,使水沿毛细管溢出,将比重瓶小心浸入恒温槽中(恒温槽预先调至t℃),约15分钟热平衡后,取出比重瓶。

用滤纸吸干毛细管溢出的液体,并将比重瓶外壁擦干。

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为Wl,则水重为Wl—W’,将比重瓶中蒸馏水倒掉,烘干,同法加入待测液体,置于恒温槽中平衡后取出擦干外壁,称重为W,则待测液体重W—W’。

比重瓶容积为(Wl—W’)/d4t,d4t为水在t℃时相对于4℃水的密度。

待测液体在t℃时密度为[(W-W')/(w1-W')]·d4t②比重天平(又称韦氏天平)法。

它具有一个标准体积的测锤,浸于液体中获得浮力而使横梁失去平衡,从而迅速测出液体的密度。

它比比重瓶法准确度差,但测定简单快速,其读数也能达小数后4位,测定手续如下.(a)把天平托架,横樑装好后,将等重砝码挂于横樑右端小钩上,调节水平螺丝,使横樑与支架指针尖在同一水平线,以示平衡,如调不平衡,先将平衡器小螺钉松开,然后略转动平衡调节器.直至平衡,然后旋紧定位螺钉。

(b)将等重法码取下,换上整套测锤,此时应保持平衡,但允许有0.0005的误差存在。

如果天平灵敏度过高,则将灵敏度调节器降低,反之旋高。

通常不必进行此项调节。

(c)将待测液体放入玻璃筒内,将测锤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央,这时横樑失去平衡,在横樑V型槽内和小钩上加放各种骑码,使之平衡.从横樑骑码重可知液体密度,由于测锤排液重5mg,天平砝码共有5g,500mg,50mg和5mg四种.,因此将5g砝码挂在横樑第十位(小钩上)则读数为l,骑在第九位上则为0.9余类推.同样500mg砝码挂在小钩上为0.lg,50mg 挂在小钩上为0.01等等,读数时,从骑在各V型槽上砝码读数,则测量结果相应后移一位。

③比重计法在工业上常用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为比重计法,比重计有多根一套,每一根比重计上附有刻度,根据比重大小不同,选择其中一根直接插入液体即可读数,它的误差比前述方法要大一些。

粉末固体密度测量要复杂一点,因颗粒状固体堆起来外观体积(V堆)为颗粒之间的孔隙(V隙)颗粒内部的孔所占体积(V孔)以及颗粒骨架所具有体积(V真)之和。

V堆=V隙十V孔十V真因此对质量为m的颗粒状固体,也有三种密度定义:堆密度ρo=m/V堆;假密度ρP=m/(V孔+V真);真密度ρt=m/V真:真密度(假定固体颗粒没有与颗粒表面不通的孔隙)的测定:所用仪器如图D13-5所示.操作步骤如下:(a)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比重瓶(图D13-5)连接管及瓶塞的总重量(注意均应洗净烘干),重量为A。

(b)使比重瓶装满水(如果被测固体遇水会膨胀或溶解,可改用有机溶剂如甲苯)用吸管吸去或加入水(此步应在恒温后做)使液面维持在刻度处,然后取出用布擦干外壁,称得重量B。

(c)将液体倒出,烘干,装入已烘干的固体试样,塞好瓶塞,称得重量C。

(d)把比重瓶和双向旋塞(见图D13-5b)装好,旋转旋塞使与真空系统相通,抽20∽30分钟(必要时可加热),转动旋塞由漏斗加入液体(注意不能漏入空气)。

待试样全部被液体浸没后,取走旋塞,接上连接管,添加液体至刻度,置于恒温浴中恒温后,调整液面至刻度处,再称重得重量D.则真密度ρt=ρ(C—A)/(B十C—A—D)式中ρ为所用液体在实验温度下密度,它可用前述液体密度测量法由实验测得,如果液体纯度高,也可从手册查得。

注:比重和密度在物理上概念虽不相同,但两者在数值上却是相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