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中职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中职 一年级期 末考试语 文试 卷__ 得分 __ __ __ __ . . . . . . . . . ...._ __ __— __—_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__— __ — . __— __ — . __—_— .班 —.级 — D .酣眠(hān) 荫庇(b ì) 颓圮(qǐ) 纶巾(l ún) — A .蓊蓊郁郁 凄宛迷茫 功名利禄 钿头银篦 — B .迷迷糊糊 前合后偃 脍炙人口 暮去朝来 订 C .没精打彩 苌弘化碧 无与仑比 灰飞烟灭 —D .饱经忧患钟鼓撰玉强驽之末六艺经传名— 姓— A .谈起计算机、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_— __— ....__ — __ — __装 D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 光。

区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县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市— B .我总愿打开窗户听着柳林里柳枝的响声和随风吹来的花香。

— — — — — __—题号一 二 三 四 总分 _ — 评卷人 得分 — — — — — 学 — — — _线A .踱着(du ó) 袅娜(nu ó) 渲染(xuǎn) 盗跖(zh í)B .倩影(qiàn) 墓冢(zǒng) 悲愤(bēi) 罪愆(qián)C .弥望(mí) 桎梏(g ù) 彳亍(ch ì) 欢谑(xu è)_.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_ — _ _ — _ _ —_ 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_— — 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B .他以身试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C .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呀!”.... _ — )—)( 、 — — — —C .进口高级小轿车是可望不可即的。

D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全人类应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5.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吴冠中——《画里阴晴》——小说B .戴望舒——《雨巷》——诗歌C .朱自清——《荷塘月色》——散文D .曹禺——《雷雨》——戏剧 6.下列古诗词默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 .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明节。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李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B .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分别是浪漫派和现实派。

C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片游记散文。

D .白居易,字子瞻,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

B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C .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D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

”9.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比喻 B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夸张C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拟人D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点缀了小屋呢?那是树。

——反问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 .径须沽取对君酌。

D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评卷人 得分二、文言文阅读(16 分)D.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 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 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1.本文段选自,作者韩愈是 运动的倡导者。

(2分)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15.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6.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评卷人 得分三、现代文阅读(24 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13.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2 分)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相同。

C.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7——22 题。

(12 分)(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似的。

(5)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 边去了。

(6)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7)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__ __ ___ __ ____ _..__—_号—__—__—__订姓—__—_装市—“—————__—__—__—__—__—_———学———_线_—__—_—_—级—班———_—__—__—__—_———名————_—__—_—_——)—区—(—县—、——————17.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

(2分)1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点缀:()脉脉:()19.本文段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2分)20.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塘中的那些景物?试各用一词(限两字)依次填写。

(2)()→()→()→()→()21.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22.下面对选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是()(2分)A.(1)(2)∕(3)∕(4)∕(5)(6)∕(7)B.(1)∕(2)(3)(4)∕(5)(6)(7)C.(1)(2)(3)∕(4)(5)(6)(7)D.(1)(2)(3)(4)∕(5)(6)(7)(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3——28题。

(12分)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①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②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④23.本诗的作者是,原名是。

(2分)24.给诗中①②③④处插入标点正确的是()(2分)A.①:②,③。

④……B.①。

②,③。

④。

C.①:②,③。

④。

D.①。

②,③。

④……25.选出对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发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6.诗中出现的意象有()(2分)A.大地B.河流C.风D.黎明2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为祖国竭尽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心愿。

B.“大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C.“河流”、“风”象征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D.“黎明”象征着中国人民。

评卷人得分四、作文(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