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2 新闻标题的特点
2.1 新闻标题使用得最多的是名词和简短的小词 Five Steps to Invest in Real Estates 房产投资五步法; The U.S. Proposal and Its Chances美国的建议及其机会; Price Up Five Percent in September 九月份物价上涨百分之五。 2.2 使用缩略语,省略以及加入新词的使用 Cold-Fighting Drug May Be Used Against SARS 千呼万唤始出来 抗非典药物有望面世; Asia Pledges Action on Bird Flu 亚洲国家表示采取一致行动控制 禽流感; The Sci-fi movie comes true 科幻电影变现实。 除了新词,缩略语也是在标题中经常出现的。 NPC Draft New Law to Stem Corruption人大草拟新法,遏制腐败 现象 (NPC 是 National People’s Conference 的缩写,即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 2.3 广泛采用一般现在时 G8 Summits Aims at Eliminating Poverty 八国峰会志在抗击贫困; Origins of the Sun and Planets Expected to Be Revealed 科学家期待 揭示太阳行星诞生的奥秘; Primary Schools Set up for Boys and Girls海外募捐为孩子们建小 学。 2.4 非谓语动词的使用 Weight Training with Arthritis 力量训练消除关节炎; Russia to Put Man on Mars by 2020 俄罗斯将于2020年前把人类送
Britannia Rues the Waves 这个标题是变换英国海军军歌“Rule,Britannia”中的叠句— 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不列颠统治海洋),将“rules”(统治)改为 “rues”(悲悼),意在讽刺日益衰落的英国航运业。从英语角度来 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仿拟(parody)修辞手法,因为Rules与 Rues读音几乎一样,意义却相去万里,所以不难想象富有幽默感的英 国人看了标题会有何种感受。然而,这种兼具文化特色及语法修辞特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吸引读者最重要的标志,标 题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道的命运。想要译出好的英语新闻标 题,除了需要透彻地理解原文内涵,领悟其妙处外,还要善于比较研 究英汉两种语言新闻标题的特点,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一方面,新 闻编辑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之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作为翻译 者,也应该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用汉语形 式再现出来,架好英语新闻和中国读者之间的桥梁。
1 翻译原则
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98年在《天演论·译例 言》中提出的“信、达、雅”,百余年来一直作为翻译界的最高翻译 标准,被广泛运用于任何文体的翻译。新闻报道之标题如同人之双 眸,又被视作全篇报道的浓缩。为提高可读性,编辑往往费尽心思, 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新闻标题呈现出较强的文学性、趣味性和知识 性的特点,这同时也给新闻翻译工作者带来各种挑战。因此在新闻标 题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更应以“信、达、雅”为翻译原则与标准,具 体体现在:准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在译文不背离原文的基础上,准 确表达出原文的思想,此为“信”;用汉语充分、通顺流畅地表达英 语新闻标题的全部涵义,此为“达”;使用规范化汉语,契合受众心 理和文化,使译文能为受众理解接受,同时巧用各种文字技巧或修辞 手段,使译文的风格和笔调与原文的性质相同,此为“雅”。英语新 闻标题翻译,基于新闻标题的特点,通常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翻 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注释添加法、原文修辞再现法、 诗词熟句套用法等。
故肝脏也可抛—狮城上演感人生死恋。 这个标题说的是,一位新加坡明星为救情侣而捐出部分肝脏。两
则标题的译文都套用了我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句,比较容易引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
Starts with S, Ends with Ex 怎一个“性”字了得。 原题既有头韵又有英语单词特有的拆字法(将Sex拆开了),而 译者避开直译,抓住原文主题是讨论某国国人对“性”的随意态度, 大胆借用李清照的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拟译成“怎一个‘性’ 字了得”,使标题韵味十足。 Palestinian Leader Arafat Dies at 75 壮志未酬身先死阿拉法特抱憾 归(引名句,用文言)。 3.6 创造新词 在语言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人们会根据需要不断创造新词,英语 如此,汉语也如此。所以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对于新创造的词, 也可以用新创造的汉语去代替它。例如: Stagflation in M oscow 莫斯科面临滞胀问题 其中stagflation 是stagnation(停滞)和inflation(通货膨胀)二 词缩写合并而成,译文中的“滞胀”便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同时,英文标题以简洁为美,有时会使用一些缩写,翻译者应该 熟悉掌握大量约定俗成的缩写单词,以免在翻译时遇到困难,甚至发 生错误。
上火星。 2.5 修辞格的使用 First Things First 当务之急; Believe It or Not 信不信由你。
3 翻译标题的方法
3.1 直译或基本直译 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 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 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后中国 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当然, 直译不等于硬译,并不是逐句翻译,一味追求形式对等,应该注意要 符合译语习惯,避免使译文晦涩、难懂。比如: Betrayal by the Press 报界的背叛; A Ship Called“ Good luck ”and the Plight of Its Passengers “好 运”号船乘客的苦境; Five Nurses Conferred Nightingale Award 五 位 护 士 获 “ 南 丁 格 尔”奖。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腔洋调,显得很 自然流畅。 3.2 意译 在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 理,适当添加注释性词语,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 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解释。正 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 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 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 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 Men and Women Differ in their Eating Habits 男人爱吃肉,女人爱青 菜; Men Do CryAll over the World 今非昔比,保守的英国绅士大胆 流露感情; Terror Bombing Kills at Least 189 in Bali 该标题中的Bali 是印尼的巴厘岛,一著名旅游胜地,但并非所有 读者都能知晓。因此译文中可增加关于Bali 的相关地理知识:“旅游 胜地发生恐怖爆炸事件至少189人命丧印尼巴厘岛”。这样的增词法 译出的标题就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距离。 3.3 使用对比、夸张、设问、重复、双关、借代、比喻、拟人、 押韵等修辞手法,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许多新闻标题不仅以其简洁精炼引人注意,同时也通过运用各种 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音、形、 义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 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 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例如: No Bellas(双关) 寥寥粉黛诺贝尔 No Bellas与Nobel谐音,而Bella是女子名,原标题一语双关,指 百年来鲜有女性获得诺贝尔奖,而译者在意译的同时又换用了汉语修 辞格中的借代,使译文更显含蓄精致。又如: No Fans? “No fret!”赛场没人气?“咱可没生气!” 原文两行标题结尾处用了由两个f起首的单词fans(球迷)和 fret(烦恼),构成了英语中常用的头韵(alliteration)修辞手法,读 来很有节奏感。汉语没有这种修辞方式,但译文通过押韵加叠词的手 段,用“人气”和“生气”这两个词,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原文的
35
2 0 0 8年第7期
学术研讨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聂琼
(洛阳师范学院公外部)
摘 要 英语词汇、语法和修辞的特点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实践中需要运用直译、 意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好的新闻一定要有好的标题,英语新闻标题的恰当翻译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英语新闻标题 词汇 语法 修辞 直译 意译
点的幽默实在难以通过汉语再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舍弃标题的修 辞特色,争取译出标题的基本涵义,否则可能会因词害意,造成译文 标题的意义含糊。
3.4 使用俚语俗语或习语典故,增强趣味性和感染力 Lame-duck Presidents : A US Oddity跛 鸭 总 统 : 美 国 奇 闻 (lame-duck是俚语,指任期快满但未能重新当选的官员); The Liberals’ Golden Oldies( 美 国 ) 自 由 派 的 金 牌 老 朽 们 (golden oldies是俗语,讽刺美国的自由派); To Armor to Arm--That Is the Question(英国警察)携带武器还是不 携带武器是个问题(借用典故,套用哈姆雷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3.5 套用中外诗词熟句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熟 句至今广为流传。此外,不少外国作家诗人的名言名句经翻译后也倍 受人们喜爱。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酌情借用、套用读者耳熟能详的 诗词熟语,比较容易唤起读者的亲切感。例如下面两则标题: Singaporean Star Gives Part of Liver to Save Dying Lover若为爱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