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 •
价值活动配置理论
活 动 的 协 调 性
高 子公司广泛协调 纯粹的全球战略 价 值 生 产
国家为中心战略 低 地理分散
出口,分散经营
地理集中 活动的配置
(四)“一体化——反应(响应)”模型
•
一体化决定因素 多国顾客对企业的重要性 多国竞争者的出现 投资密集度高(分摊投资) 技术密集度高(全球协调) 降低成本压力(规模经济) 需求的普遍性 原材料能源(接近原料地)
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美国管理学家戴维· 贝赞可《公司战略经济学》): • 1、企业边界(boundaries of the firm) • 2、市场与竞争分析(market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 3、竞争定位与动态调整(position and dynamics) • 4、内部组织(internal organzation) • • 其中,2、3问题是产业组织问题, 1、4是企业组织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均涉及到竞争问题,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框架。
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是否有效?
战略管理的 “三重谬误” ( Miatzberg ) 预测性谬误
“谬误”的克服 滚动性计划、情景方案 以及侧重于战略方向性 增加决策的参与度
分离性谬误 正式性谬误 战略规划与执行程序之 间的平衡性
战略规划能否成为竞争优势?
• 一种观点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正式 的战略规划不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战略规 划过程中发现的独特资源和能力则是竞争优势的 来源
• 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规划是一种生产要素。按 照要素的可得性而区分为两种情况: • (1)“规划均衡行业”(指战略规划普遍流行的行
业):战略规划“资源”均等,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无关 • (2)“战略规划要素市场不完善的行业”,一些企业 难以获得战略规划要素,因此,战略规划与企业财务绩效 正相关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满足国别的特殊需要 国别反应
全球战略
国别中心战略
波特模型(2):价值活动配置理论
• 1986年,波特以全球价值链与一般性国际竞争模型为基础,从价值活 动国际配置与协调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战略的类型。 (1)“配置”:衡量跨国公司多种价值活动在一个地区的集中度,集中度 越高,跨国公司越是从这个地区来服务其国际网络的。 (2)“协调”:跨国公司如何整合分散的的价值活动。
•
波特模型(1):一般性国际竞争战略模型
•
1986年,波特(M.E.Porter)在《国际竞争变化类型》一书中,将国内竞 争战略规划模型运用于国际竞争(故称“一般”)提出的战略管理理论。
一般性国际竞争战略模型
低
协调程度
高
全球成本领先
赢得行业的全球顾客
受保护市场
市场受东道国政府保护
占领世界的细分市场 全球市场细分
1、早期战略管理理论
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巴纳德《经理的职能》
特点
强调企业对外部 环境的预测和适 应性。
竞争问题
对竞争力和 竞争优势较 少关注
计 划 学 派
(1938)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 (1962) 安索夫《企业战略论》 (1965)
2、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形成
代表学 派
代表人物
特点
竞争问题 (同前)
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内部条件 外部环境 机会 (O) 威胁 (T)
优势 ( S) SO (优势+机会) ST (优势+威胁)
劣势 (W) WO (劣势+机会) WT (劣势+威胁)
3、战略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
学派
结构学派
• 当地化响应决定因素 顾客需求的差异性 分销渠道的差异性 替代品的可供应性 市场结构 东道国政府的需要
高 一 体 化 —— 反 应 方 格 图 一 体 化 的 需 要
全球企业管理 以产品为重点 多重点战略 区域中心战略 子公司自主
低
低 当地化响应需要 高
四、战略管理过程
(一)战略环境差异
国内经营
(二)冲突定因论
普拉哈拉(C.K.Prahalad)和多滋(Y.L.Doz)跨国公司 的战略主要是由3组相互冲突的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约束: 竞争能力 技术水平 产品差异等
战略
组织约束: 公司组织 适应外部环境 的能力
政治约束: 东道国政府的 政策
(三)波特的国际竞争战略模型
代表人物
波特《竞争战略》1980
特点与贡献
产业结构分析*
竞争问题
竞争优势来自于 产业定位 关注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能力学派
谱拉哈拉德(Prahalad) 提出企业核心能力 概念 《企业核心能力》1990 沃纳菲尔特《基于资源 的企业观》1984 简· 霍谱兰德等 强调产业环境与核 心能力的结合 强调联盟合作、优 势互补的战略价值
一、引言:战略管理的有效性
•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发展方向、长期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的系统认识和统一行动(三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竞争 性)。 • “战略管理”则是企业实施其战略的计划、组织、协调 与控制的活动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
•
最早将战略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巴纳德(C.I.Barnard)。Barnard在他1938年发表的《经 理的职能》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企业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 但最早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概念的却是安索夫(H.I.Ansoff)。《从战略规划到战略 管理》 1976 。
语言单一、管理哲学接近、语言多样、管理文化多元、 管理方式相似 管理方式差异 市场相对统一;信息流转 市场分割;信息流转难度大; 便捷;金融环境相似;单 金融环境差异大;汇率风险 一货币
计 安索夫:《战略管理思 强调战略管理是 划 想》1972;《战略管理 一个正式计划过 学 程 派 理论》1979 设 安德鲁斯(哈佛商学 提出SWOT分析 计 院):《经营战略论》 矩阵* 学 1971;《战略管理》 派 1979
认为竞争优势 来自于对内外 部环境的分析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矩阵
资源学派
核心能力与资源、环境 的匹配 提出“竞合”理念
战略联盟 学派
三、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理论
(一)管理哲学与战略控制(H.V.Perlmutter)
价值体系 公 司 管 理 哲 学 发展路径 管理方法 企业文化 战 略 控 制 方 式
种族中心观(母公司主导)
多中心观(子公司自主地理分权)
区域中心观(地区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