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王坚文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3级教育学一班
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以求能对现今我国教育事业予以借鉴。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年)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长期从事教育活动,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他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这些成就使得苏格拉底成为“在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二、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挽救雅典的危机,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全希腊的政治、社会秩序陷入了极度混乱。
政治动乱又使希腊人精神世界发
生了极大的危机,人性普遍堕落,希腊的传统道德陷于崩溃。
面对处于灾难和衰落的祖国,苏格拉底希望用自己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教育实践来挽救这一切。
他认为造成雅典所面临的巨大危机的根源是道德和人性的堕落,因此,拯救社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善人的灵魂,领导人们追求和认识道德的善,最重要的智慧。
他认识到政治对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影响,为实现他伟大的教育目的,首先要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倡导专家治国,认为群众缺乏理智和政治能力,治理国家只能依靠那些少数优秀人物,在处理城邦行政事务上,他主张只能“站在专家一边,即站在能提出真理权威一边”,“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
苏格拉底也反对当时盛行的以抽签办法选举执政和将军的所谓民主制。
他谴责说:“用豆子拈阉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活,其危害是要比在管外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
”苏格拉底的专家治国的思想,后来成为柏拉图提出培养哲学王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教育对象
苏格拉底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主张“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
在苏格拉底生活的雅典时代,教育是只属奴隶主阶级的活动,然而苏格拉底突破了这种教育对象范围的局限性,把自己极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吝啬地教给所有愿意听他说道的人。
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曾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奴隶讨论过几何问题。
他的听众既有本国青年,也有外邦学生;既有富家子弟,也有贫寒之士;既有上层阶级,也有底层人民。
他自称:“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和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
四、教育内容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培养,道德并非与生俱来,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获得了明辨是非的知识,才能够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智慧(知识)即道德。
他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处理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所必须的实用知识外,还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不在于发展理论思维,而在于实用,如学习天文是为了根据天象分辨时间,学习算术是为了避免无意义的劳动等。
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五、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苏格拉底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老师并不直截了当地将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
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