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技术规范
一、附墙式抱杆施工说明
1.本立杆为附墙式抱杆,立杆上考虑设置一付天线和两个RRU,天线最大尺寸不
超过350x1500x150(宽x高x厚),RRU最大尺寸不超过300x545x230(宽x高x 厚)。
2. 应保证立杆直接与钢筋混凝土柱、墙可靠连接,如混凝土柱、墙外有装饰层
应先清理掉,保证固定化学锚栓植在柱箍筋高度范围内。
抱杆位置详见无线专业的天面图纸,施工时并应结合混凝土柱、墙所在的位置确定抱杆安装的实际位置,如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协商解决。
3.化学锚栓植入时应将孔清理干净,保证固化时间,使之结合牢靠,具体参见《混
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化学锚栓植入结构层深度不小于260mm。
4. 圆管材质为20#无缝钢管,其余材料为Q235B钢材,焊条E43型,所有钢材
性能指标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
5.未注明的角焊缝焊角尺寸均为6mm。
构件间采用螺栓连接的,均采用二母一垫。
6.抱杆避雷针应使用-40X4扁钢或35mm 多股铜导线与屋面避雷带可靠连接。
7.所有钢构件施工前均应进行除锈、热镀锌防腐处理,其镀层厚度不小于86微米。
因工艺要求在构件上焊接零件时,应在镀锌前进行。
连接螺栓、螺母及垫圈均要求镀锌。
因受场地、设备、工艺等因素限制,当现场施焊后焊缝无法按被焊接件的防锈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防锈处理时,应保证其防锈效果不低于被焊接件的防锈效果。
可将构件焊接好后,将焊缝及周边构件表面打磨处理干净后,涂两遍环氧富锌底漆,待干透后,再刷一遍银粉。
8.必须保证抱杆与建筑物的可靠连接,化学锚栓的施工质量应严格保证,必须请有
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9. 如立杆所附位置不是混凝土墙或柱,或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应
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10.本工程高空作业部分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 5132-2005。
12.施工时尽量避开屋面挑檐、雨水口等位置,务必注意不得损坏原屋面的防水层。
二、附墙+配重式(单配重式)抱杆施工说明
1.本立杆为附墙+配重式(单配重式),立杆上考虑设置一付天线和两个RRU,天线最大尺寸不超过350x1500x150(宽x高x厚),RRU最大尺寸不超过300x545x230(宽x高x厚)。
抱杆位置详见无线专业的天面图纸, 并应同时结合配重块应放在对应房屋下部承重墙或梁位置的原则确定抱杆安装的实际位置,如有疑问请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协商解决。
2.现浇混凝土配重块采用C10混凝土现场浇筑,浇筑时应保证内部密实, 浇筑后应立即将表面抹平,保证混凝土配重块表面平整, 若采用非整体配重块时,应采取防松散防盗措施。
为避免配重块直接放置在屋面的卷材防水上,配重块下方与屋面之间可放置20mm厚的橡胶垫。
3.圆管材质为20#无缝钢管,其余材料为Q235B钢材,焊条E43型,所有钢材性能指标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
4.未注明的角焊缝焊角尺寸均为6mm。
构件间采用螺栓连接的,均采用二母一垫。
5.抱杆避雷针应使用-40X4扁钢或35mm 多股铜导线与屋面避雷带可靠连接。
6.所有钢构件施工前均应进行除锈、热镀锌防腐处理,其镀层厚度不小于86微米。
因工艺要求在构件上焊接零件时,应在镀锌前进行。
连接螺栓、螺母及垫圈均要求镀锌。
因受场地、设备、工艺等因素限制,当现场施焊后焊缝无法按被焊接件的防锈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防锈处理时,应保证其防锈效果不低于被焊接件的防锈效果。
可将构件焊接好后,将焊缝及周边构件表面打磨处理干净后,涂两遍环氧富锌底漆,待干透后,再刷一遍银粉。
7.必须保证抱杆与建筑物的可靠连接,膨胀螺栓的施工质量应严格保证,必须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8.配重块的放置位置应对应房屋下部承重墙或梁的位置。
如立杆所附砖墙为空心砌块墙,或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10.本工程高空作业部分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 5132-2005。
12.施工时尽量避开屋面挑檐、雨水口等位置,务必注意不得损坏原屋面的防水层。
三、铁塔支臂抱杆施工说明
1.新增天线支臂、RRU抱杆固定于角钢塔或三管塔平台围栏外侧或塔身施工。
2.安装位置详见无线的天面图纸。
3.由于各基站铁塔主材规格略有不同,角钢塔或钢管塔可分别选用专业图纸标注节点钢箍形式。
4.钢箍尺寸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加工尺寸,但钢箍直径不得减小。
5.新增支臂应在地面整体焊接完毕后再到空中与铁塔连接,避免在高空施焊。
6.本工程所用钢管及其余型钢板材采用Q235钢,其质量应符合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
7.连接螺栓均采用C级粗制螺栓,螺栓、螺母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
GB3098.1-2000和GB3098.2-2000的规定。
螺栓强度等级为4.8S。
8.构件间采用螺栓连接,均采用二母一垫。
9.焊条采用E43型,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碳钢焊条》GB5117-1995的规定。
未注明的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满焊,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采用与低强度
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10.焊缝高度除注明外,不应小于最小焊接构件的厚度,不大于最小焊接构件厚度的1.2倍。
11.设计中所有钢构件均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其镀层厚度不小于86微米。
因工艺
要求在构件上焊接零件时,应在镀锌前进行。
连接螺栓、螺母及垫圈均要求镀锌。
12.安装抱杆时,应保证抱杆垂直,垂直度允许偏差在1/500以内。
13.连接方式如与现场有不符之处,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修改,或提出修改方案
由设计院相关专业认可.尽量避免现场焊接。
四、增高架施工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钢塔桅结构设计规程》GYJ1-8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二)设计原始资料:
1)风压取值:
基本风压:<0.65kN/m2。
地面粗糙度:B类。
2)地震烈度:<7度,地震分组为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三)材料:
1)本工程塔体所用钢管及其余型钢板材采用Q235A钢,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
构钢》GB700-88的规定。
2)焊条采用E43型,未注明的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满焊,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
时,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3)连接螺栓均采用C级粗制螺栓。
M20(含M20)以上螺栓强度等级为6.8级,
M16(含M16)以下螺栓强度等级为4.8级。
(四)制造、运输要求:
1)构件制造,除应遵守图纸中的规定外,尚应遵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有关规定。
2)构件在制造以前必须经放样,确定和校核图纸中的尺寸,制造后严格进行质量
检查。
3)构件间采用螺栓连接,除塔柱连螺栓采用二母一垫外,其他构件均采用一母一
垫。
4)构件除基础骨架及埋在混凝土内的构件外,均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其镀层厚
度不小于80丝,工艺要求在构件上焊接零件时,应在镀锌前进行。
连接螺栓、螺母及垫圈均要求镀锌。
5)对构件局部变形进行校正后镀锌,并在全部构件出厂前应进行地面试装。
6)焊缝高度除注明外,不应小于最小焊接构件的厚度。
不大于最小焊接构件的厚
度的1.2倍。
7)塔柱钢管穿入法兰盘厚度2/3处焊接,上下法兰盘垂直于上塔柱。
8)构件一览表中钢材尺寸仅供统计材料使用,下料尺寸应按放样确定。
(五)安装要求:
1)塔架结构的安装应遵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和《塔
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中有关规定。
2)安装时不允许使用气割或电割扩孔、增孔或用氧气火焰校正构件变形。
3)塔架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校正其垂直度,架设完毕后塔身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偏
差不得大于被测高度的1/1000,局部弯曲不得大于被测长度的1/500。
4)增高架支点必须坐在承压的受力构件上;拉线必须锚固在可靠的受拉承载力构
件上,且必须满足图纸要求角度,偏差不得大于5%。
5)拉线和拉线卡子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等。
(六)维护:
增高架建好后,应建立技术档案,每年检测一次。
每遇≥8级大风或≥6度地震烈度,应及时做全面检测,包括塔体有无变形、倾斜、焊缝有无开裂,构件有无明显变形,基础有无沉陷等。
如发现有以上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每年雨季到来之前,测量防雷系统,如达不到要求应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