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摘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増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

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

宿迁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其城市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笔者将从市域旅游的视角探讨具有旅游特色资源的宿迁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城市经济;宿迁市;市域经济;市域旅游目录摘要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3)(一)国家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4)(二)发展市域经济是壮大市域经济的要求 (4)(三)发展市域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三、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市域旅游经济视角 (5)(一)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 (5)(二)苏北宿迁市域旅游收入构成 (6)(二)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6)1.旅游人数 (7)2.旅游人均花费 (7)3.居民收入 (7)(四)苏北宿迁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7)四、促进宿迁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

旅游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1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我国旅游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

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达3.4次,总数达到44.4亿人次,而2016年的旅游总收入将达4.6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6%。

在进入经济全面放缓新常态情形下,旅游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战略型支柱产业。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工作推进愈加深化。

并且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曰益显著的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么势正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

这也就意味着,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百姓收入尤为重要。

宿迁,简称‘’宿”,别称水城,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江苏省地级市,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除了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境内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宿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苏北宿迁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在此情况下,对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就显得较为重要。

旅游收入按国内国外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当地旅游总收入很大比重。

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市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中国现代化的两个轮子。

(一)国家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2014年、2015年国家分别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都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民族特色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等推动市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对市域旅游业的大力支持,除了旅游业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用和对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之外,还基于旅游业对于扶贫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

据统计,2011-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正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

2015年8月18日,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到2020年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带动全国17%(约1200万)的贫困人脱贫。

促进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是政策所趋。

(二)发展市域经济是壮大市域经济的要求市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一种中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穷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市域经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市域经济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市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市域经济存在着传统农业效率较低、中小工商业发展不足、城镇化滞后等待解决的问题,亟需转变市域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是域经济结构。

而与此同时,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市域,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组合,再加上别具一格的饮食、服装、建筑、节庆等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可通过发展市域旅游业来转变市域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是域投资环境,培育具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具域经济规模,增强市域经济实力。

(三)发展市域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増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

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第一,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涉及到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等各行业,不仅能为市域带来的可观的旅游收入,还能带动市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第二,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的交通道路、车站码头、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银行、医院、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推动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加快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步伐;第三,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为农村剰余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由于乡镇企业在信息化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岗位要求向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受阻,而旅游业具有就业口槛低、就业成本小、就业岗位层多面广等特点,一旦直域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实现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非农化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浪费、离土离乡、无序流动,这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三、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市域旅游经济视角(一)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随着苏北宿迁市政府对旅游业投入更多的关注,旅游在苏北宿迁市获得了更快速的发展。

2018年,苏北宿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高达3.52千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16.45%;旅游总收入365.89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大关,比上一年增长了26.87%。

并且经过省旅游局的测算,在201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7.95%,旅游对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4.88%。

2018年,江苏桐庐旅游紧扣“乡村旅游”,成功举办“三江两岸对话”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影响。

苏北宿迁市旅游服务质量游客评价指数在2018年的秋季到达79.1,这是连续第三个季度的提升,这个指数也是自开展测评以来测评指数水平最高的一个季度。

这显示国内外游客对苏北宿迁市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多种游客的旅游项目产品,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得到了一致认同。

《宿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之前,当地在接待旅游人数方面达7.75千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方面要超过610亿元,并且使得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8.8%。

积极规划景区,打造销售额超过百万的旅游企业集团2到3家,实现旅游收入,旅游投资额,旅游就业人数的快速增长。

在未来几年,可以预见到江苏宿迁市旅游必将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必将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苏北宿迁市域旅游收入构成2018年,苏北宿迁市内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国内旅游人数突破4千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超过25%,改变了连续四年国内旅游业下降的历史。

在2016年,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加强,导致旅游消费强劲增长,再加上“旅游+”“全域旅游”等新概念新形式的涌现,使得旅游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这使得2018年的江苏旅游形势较前几年有所好转,可以说2018年是江苏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新引擎的开局之年。

因此,本文选取2018年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

2018年,被苏北宿迁市接待的国内旅游者达4457.47万人次,当地的国内旅游收入达365.89亿元。

其中过夜游客旅游收入175.87亿元,占比50%,过夜游客人均天消费74.14元;一日游游客旅游收入190.02亿元,占比超过一半,一日游游客均天花费539.22元。

可以看出,按照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分类,则比例大致都占50%。

从游客的来源地看,则有一大半的国内旅游收入都是来自江苏本省游客,其余外省游客中,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四个邻省游客占据了外省游客总数的40%。

按照国内旅游者花费划分,则主要收入集中在交通,餐饮,景区花费,购物,这四个方面占比都超过了15%,之和将近70%。

对于一日游游客而言,花费最高的是交通,占比超过20%。

对于过夜游客而言,住宿成为了花费最高的部分,占比超过20%。

而选择一日游的游客绝大部分是苏北宿迁市内游客,过夜游客则绝大多数是外省游客。

(二)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旅游业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产业。

换句话说就是到了另一个地方消费,而且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比较成熟的理论认为影响旅游收入的有诸如旅游的人数、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旅游收入是由多种因素相结合所确定的。

结合相关资料和文献,我们可以将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人数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游客数量是影响一个地区旅游收入最为主要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