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六大困惑近几年,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检测。
调查发现,有75%的教师感到“每天觉得很忙、很累,但是,总结的时候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90%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检测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0%,其中,有10%以上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有2%左右的教师有心理疾病。
教师的心理问题如此之高,主要在于教师心里有很多困惑没有解决,下面我就谈谈在我们普通教师身上存在的六大困惑。
1、教育目的之困惑——“千万次地问,time and time again ┄”教师教育目的不明确,就不能够真正弄清自身的社会价值,无法尝到职业的尊严和快乐。
教师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这些简单得不能够再简单的问题,却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教师的职业尊严这些大问题。
当某个教师如果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时,实质上已经在对教育进行一种哲学思考。
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往往是越思考越困惑,越思考越糊涂。
因为我们所期望的与我们所做的反差太大。
当有的教师在课堂大张旗鼓地宣扬,“读书就是为了娶美女、赚大钱”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追求功利的工具。
因为学生仅仅为了“娶美女、赚大钱”而读书,会异化教育,异化学生,异化教师。
最让人悲哀的是,高三学生在高考后,许多学生都会把陪伴自己多年且付诸了许多心血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给撕了、给烧了。
惟有如此,他们才会有一种解脱苦海的超然和快乐。
还有我们只要对学生放学的情形仔细观察,我们会产生深深地无奈。
学生放学后冲出教室的举动,生动地表明学校不是快乐的地方,学校是受罪的场所。
面对现在激烈的应试竞争,许多教师感到了困惑,在自己的内心不断追问着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我应该怎么办,我这样努力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做值得吗?”(二)生对师的感情之困惑——“我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从未感动过”。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叹,我对学生好得不得了,我往往对他们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给学生们看,但是学生根本不买帐,还在背后乱议论我们。
为此,有的教师感到心里极不平衡,因为学生在对教师的考评表上,这些教师往往排在倒数几名,面对这些教师往往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女教师感到:莫名其妙地,我就成了一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是茁壮成长,身体发育得很好,因此,体力比较好。
女教师中虽不乏有孙二娘、王熙凤这样的“侠女”,但多数是在体力上属要被保护的那类,学生又是吃柿子往软的捏,所以许多弱女子教师就成了一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男教师虽然在体力上有优势,但是有教育法规这个紧箍咒,纵使有“降龙十八掌”之功,但也不可能来一招“神龙摆尾”,否则就“亢龙有悔”了,弄不好媒体就要暴光。
男教师也只有唱起这首悲壮的老歌:“热血在心中沸腾,却把岁月刻上伤痕,只有暗自流一把‘英雄泪’”。
众多教师对自己的付出产生了动摇。
自己是“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地工作,还换来一身的职业病,可是学生却无动于衷,自己的好心换来的怎么是伤心?(三)教学成绩之困惑-——“2002年的第一场雪”许多学校都提出了“质量学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教师的生产力”口号。
学校也认为教学质量(当然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来评优评先。
使得在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整个教师教学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教师在各种压力下,被迫地走上了漫漫地“挣分”之路。
但问题是,只要有排名,总会有教师的教学成绩靠后。
许多教师教了一辈子书,教学成绩从未好过。
如果哪一天他的教学成绩变好,那简直就是“千年等一回”。
当然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困惑就油然而生。
在许多学校,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评价方式下,我们许多教师是透支着自己的生命来提高学生的分数。
在学校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①下课了,几个科任教师都涌在门口,就如沙场点秋兵一般面对学生,喊到的学生垂头丧气地跟着教师去弥补自己的学习过失,而未叫到的同学则是如负释重,欢天喜地;②中午放学了,许多教师都饥饿着肚子,在缺少能量的情况下,强迫学生背书,背完才肯离去;③夜深了,许多教师还在灯下设计着教案,还在思考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题,学生做了考试才能考好。
我们许多教师已经混淆了家庭与学校、工作与休息、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心中只有一个强烈的渴望,“提高成绩,证明自己”。
但问题是,只要有排名,总有教师教的成绩会靠后,许多教师教了一辈子书,教学成绩从未好过。
如果哪一天他的教学成绩变好,那简直就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晚些”。
当然职业的倦怠与困惑就油然而生了。
(四)教育观念转变之困惑——“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我很欣赏武汉黄金龙实业有限公司的广告语,“思想有都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种新的理念,思想和观念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行动的高度。
同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高度决定了我们教育行动的高度。
教育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众多教师都明白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但是要把先进的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却又是何其难啊!尤其是众多的老教师,他们多年积累的引以为自豪的经验,也许恰恰就是需要抛弃的东西,这真的是一种痛苦。
但是,观念不改又不行,不改就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诸如,传统的教师至上的观念,大家都明白已经不合时宜,但是真正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尤其面对后进学生的犯错误时,我们教师又有几人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对于,此次的新课改,最重要的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但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在学校里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领悟了新课改的精神,观念彻底改变的又有几人呢?所以,许多老教师感到自己真的老了,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我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新课改)的客船”。
(五)教师生活压力之困惑——“不知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究竟哪个更重要。
”教师被人为地赋予过多的崇高,崇高的光环使我们教师自己给自己赋予了太多的面子。
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我们不得不戴上一副厚重的面具。
在这副面具的约束下,使我们在学生面前的举手投足总是那么优雅和智慧。
面对着学生崇拜和期许的眼神,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欣喜,而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奈。
因为,为了保持优雅和智慧,我们不得不丧失许多人应该具有的随心宣泄苦闷的权利。
更为悲哀的是,许多教师还在为生活而挣扎,除了要耐得寂寞外,同时还要耐得清贫。
我们中有不少教师至今还没有一套自己的住所,即使有住所的,许多都是贷款买房。
许多家境不太宽裕的男教师在婚姻问题上也亮起了红灯,因为随着婚姻观念的物质花倾向加剧,自然就只有在爱情的荒漠中等待孤独的那一半。
有的人说,“你选择了教师,你就选择了奉献和清贫。
”但是,俗语说得好,“要想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
”“安居才能够乐业。
”安贫乐道固然是一种境界,但是追求物质的相对富裕仍然是我们每一个普通老师不可剥夺的权利。
如果,我们教师只能够是“祭坛”的角色,这似乎太悲壮了。
如果教师只有选择奉献和清贫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我想以后恐怕就很少有人有做教师的激情。
当一个社会都不想教师时,这个国家的教育是悲哀的,这个国家的未来是少有希望的。
社会应该这样来认识我们教师,教师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各种生活欲望的常人,其次才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人。
我们许多教师已经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如:在前不久的一个冬天,我校有一位新分配了的教师,由于没有钱买棉被,居然被冻感冒了。
这就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悲壮。
面子和尊严固然重要,但是生活却是实在的,我们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物质人”的生存,然后才是“精神人”的生存。
还是歌手赵传的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世界是如此的小,我们注定无处可逃,当我尝尽人情冷暖,当你决定为了你的理想燃烧,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我是一只小小鸟-------。
”其实,我们教师何尝不是一只小小鸟呢?(六)提高自身素质的困惑——“不知这样的世界何时才是尽头。
”每个教师都知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问题是学生是一年一年的在换,而教师却始终在教育战线,不知这一桶水能倒几年?咋办呢?那就是要不断地往桶里加水。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参加继续教育。
但是,我们却发现许多教师对继续教育持消极和反感态度。
原因何在呢?教师一致认为:1、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差。
我们经常请许多学院派的资深教授和专家,给我们教师讲了许多精妙的理论。
但是不知是我们普通教师悟性太差,还是教授的理论太精深,教师总有一种听起来舒服,用起来却茫然的困惑。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非常需要专家们的指导,我们需要你们的智慧来激发教师的潜力。
但是,问题是如果你们不深入教育实际,只是在书斋里面引经据典地炮制一些文章,就来培训我们,我们感到很难受。
我们并不嫉妒你们的知识和收入,我们希望的是你们在深入教学实践后,再把你们所思所感告知我们。
我呼吁,专家们,在你们未深入教学实践之前,请慢些走入中小学,慢些走上讲台。
2、培训的次数太多,每年每学期都要培训,而且还是占用教师本来就来之不易的双休日或寒暑假。
3、学历的压力。
小学教师要求学历达到专科,中学教师要求学历达到本科。
为了挣这个资格,许多教师又牺牲了许多金钱和时间。
混了一张自己都不认可的,而教育部门才认可的函授文凭。
这和钱钟书老先生的著作《围城》里的主人公方鸿渐在英国混的歪文凭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4、教育部门要求交的论文、总结、体会、案例太多,教师穷于应付。
5、教师的专业技能条件要求太高,电脑、普通话、外语等都要求达到一定的级别。
在原本就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再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上面的事情,教师不得不感到疲惫和无奈。
所以,许多教师都爱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苦闷, “不知这样的世界何时才是尽头。
”最后,无奈的教师只好唱起这首老歌,“我真的很累,我真的很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