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017学时:45学分:2-5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三年级课程英文译名:Modern Chinese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现代汉语的定义。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5.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
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汉语及其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二)语音(本章教学内容大部分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里完成)1.语音基本概念(1)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标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2.声母(1)发音部位及其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2)发音方法及其分类:塞音,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
(3)声母辨正。
3.韵母(1)韵母: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韵尾韵母。
(2)四呼。
(3)押韵和韵辙。
(4)韵母辨正。
4.声调(1)调值和调类。
(2)普通话的声调。
(3)古今调类比较。
(4)声调辨正。
5.音节(1)音节结构。
(2)声母和韵母的配合。
(3)拼音。
(4)音节的拼写规则。
6.音变(1)变调: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七、不、八”变调。
(2)轻声。
(3)儿化。
(4)语气词“啊”的变读。
教学重点: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语音的本质属性;音位;元音和辅音与韵母和声母的区别。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分析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及朗读的技巧,形成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三)文字1.汉字的性质(1)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2)汉字的性质。
2.汉字形体演变(1)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2)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趋势。
(3)现代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
3.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构造单位:笔画、部件、偏旁、部首。
汉字书写顺序。
(2)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汉字规范化(1)汉字标准化和整理: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字数的精简,笔画的简化。
(2)掌握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
教学重点:汉字的性质;汉字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
教学难点:汉字的特点;隶变;部件、偏旁和部首三者的关系;汉字构造方式的区别。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性质、作用、构造及形体演变,汉字的整理和简化等知识,并形成正确使用汉字的观念和能力。
(四)词汇1.基本概念(1)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2)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
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2.词的构成(1)词和词的构成: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的类型。
(2)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3.词义(1)词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模糊性,词义的民族性,词义的构成。
(2)词义的分解:义项,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关系,同义词辨析。
4.义素与义素分析(1)义素定义。
(2)义素分析方法及其步骤。
5.词汇构成(1)基本词汇及其特点: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性。
(2)一般词汇及其特点: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语,隐语。
(3)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6.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发展变化: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音形成的变化。
(2)词义的发展变的原因。
(3)词义变化的途径: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7.词义的规范化(1)词义规范化的原则。
(2)词义规范化工作:方言词的规范,外来词的规范,古语词的规范,新词的规范。
教学重点:语素;词的构成;词义;词义的变化;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词汇构成。
教学难点:语素的分类;词的构成方式;词义的引申发展;义素及义素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词汇与语义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辨析和解释词义,并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用词的能力。
(五)语法1.语法概说(1)语法定义与性质:语法的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2)语法体系和语法学体系。
(3)语法单位可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2.词类(1)词类和词类划分标准。
(2)名词的语法性质。
(3)动词的语法性质。
(4)形容词的语法性质。
(5)区别词的语法性质。
(6)数词的语法性质。
(7)量词的语法性质。
(8)副词的语法性质。
(9)代词的语法性质。
(10)拟声词的语法性质。
(11)叹词的语法性质。
(12)介词的语法性质。
(13)连词的语法性质。
(14)助词的语法性质。
(15)语气词的语法性质。
3.短语(1)短语定义。
(2)短语分类: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功能类型、其他分类。
(3)短语分析:短语的扩展和紧缩、多义短语。
(1)主语与谓语:主语构成、主语语义类型、谓语构成。
(2)动语与短语:动语构成、宾语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3)定语:限制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定语和助词“的”、多层定语。
(4)状语:状语和助词“地”、多层状语。
(5)补语:补语的类型、补语和宾语的顺序以及两者的辨别。
(6)中心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中心语,补语前面的中心语。
(7)独立语: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5.句子分析(1)句类:称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句型: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存现句。
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变式句。
省略句、句式变换。
(4)句子常见的错误:成分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乱、歧义。
6.复句(1)复句定义及其特点:复句特点、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2)复句类型: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3)紧缩复句。
(4)多重复句及其切分。
(5)复句常见的错误: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结果混乱、层次不清、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7.句群。
句群同复句、段落的区别。
句群的结构类型。
多重句群。
运用句群常见的语病。
8.标点符号(1)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2)标点符号的活用。
(3)标点符号的位置。
教学重点:语法基本概念;词类和各类词的语法特征;短语及其分类;句子成分,句类和句型,句子分析方法;常见语病;复句分析。
教学难点:词性分析;短语分析;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与特点;句型分析;几种主要句子分析方法的优点与缺点;语病分析;多重复句的切分。
教学要求:通过讲述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句子结构和句型,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形成辨认词性,分析句子、辨别句子正误改正语病的能力。
1.修辞概说(1)修辞的性质:修辞和语境,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的作用,学习修辞的目的。
(2)词语的锤炼:意义的锤炼、声音的锤炼。
(3)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
2.辞格及其运用(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拈连。
(5)夸张。
(6)双关。
(7)仿词。
(8)反语。
(9)婉曲。
(10)对偶。
(11)排比。
(12)层递。
(13)顶真。
(14)回环。
(15)对比。
(16)映衬。
(17)反复。
(18)设问。
(19)反问。
(20)通感。
(21)警策。
(22)辞格的综合运用:连用,兼用,套用。
(23)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韵律配合不协调;词语选用不精当;句子表意不畅达;辞格运用不恰当。
3.语体(1)语体定义。
(2)语体分类:书面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口头语体。
(3)语体辨析。
教学重点:修辞基本概念;语境;词语的锤炼;句式特点与选择;常用辞格;语体定义和分类。
教学难点: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的关系;常用辞格之间的区别;辞格综合运用的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修辞格及语体风格,使学生注意选词练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改进文风,并逐步形成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能力。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生,提高语言兴趣,培养言语能力,能够分析一般的语言现象,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五、与各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古代汉语》的先导,也是一门工具性质的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考试内容以基本知识及相应的语用技能为重点,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说明本专业在一年级时还开设有《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一课,主要是普通话语音训练教学,因此,《现代汉语》课中的语音部分,就只讲语音理论知识,以架构该课程的理论体系,语音训练的内容本课程就不再安排课时。
如果该学期安排有两周时间的教学见习活动,那么,修辞部分改为自学内容。
执笔人:刘金荣审核人:傅红英教学院长:李黎院长:林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