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岩鉴定报告

泥岩鉴定报告

纹理构造
镜下定名
粉沙质泥岩
鉴定:审核:
不透明矿物,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02×0.04—0.06×0.08mm,需要结合光片进一步鉴定,均匀分布,1%。
图1: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透射光、单偏光
图2: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透射光、正交偏光
图3: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透射光、单偏光
图4: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透射光、单偏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鉴定报告
2012年11月第1页共2页
送样单位
矿区名称
野外编号
B1
取样地点
野外定名
泥岩
产状
室内编号
B1
薄片数
1
光片数
鉴定要求:定名、矿物成分
标本描述:
镜下鉴定:
薄片:
镜下可见泥状结构、水平纹理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绢云母和隐晶质矿物集合体组成。
粘土矿物:呈泥状集合体产出,矿物粒径极小,多小于0.005mm,为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微晶-隐晶质集合体,多富集成微层平行层面排列,均匀分布,50%。
它生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0.6×0.1—0. 15×0.2mm,分选中等、磨圆较差,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具弱定向排列。单偏光镜下无色透明,表面较为干净,不显多色性,正低突起,正交偏光下可见一级黄白最高干涉色,均匀分布,32%。
自生石英:它形粒状,颗粒粒径较小,多小于0.005×0.01mm,由后期富硅隐晶质矿物集合体脱玻化形成,单偏光下无色透明,表面较为干净,不显多色性,正低突起,正交偏光下可见一级黄白最高干涉色波状消光。均匀分布,10%
斜长石,半自形柱状-它形粒状,粒径0.6×0.1—0. 1×0.15mm,单偏光镜下无色,有时因含有包裹体或因风化蚀变而混浊不清,正低突起,糙面不明显,部分颗粒可见解理发育,正交镜下可见明显的聚片双晶和卡纳复合双晶,未见环带结构。少量颗粒内部可见明显的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局部富含粘土矿物。最高干涉色Ⅰ级灰白-Ⅰ级黄。斜消光,均匀分布,3%。
绢云母:鳞片状,粒径0.02×0.04—0.05×0.10mm,单偏光镜下无色,无多色性和吸收性,正低-正中突起,具明显的闪突起,最高干涉色Ⅱ级蓝绿-Ⅲ级蓝,鲜艳夺目,近似平行消光。均匀分布,1%。
碳质:无固定形态,偶见炭屑状,多与粘土矿物互染,单偏光下呈深褐色或黑色,正交镜下全消光,零星分布,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