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报告高标准快发展全面推动福建质监事业迈上新台阶——在2012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维礼(2012年2月14日)同志们:今天召开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省质监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动员和组织全省质监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全面推进福建质监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省政府倪岳峰副省长莅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现在,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奋发进取,勇于创新,过去一年质监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和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和福建质监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紧扣“高标准快发展”主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质量基础工作更加扎实1.质量强省有效推动。
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新增1个设区市开展质量强(兴)市活动,累计达4个;新增1个县(区)开展“质量强(兴)县”活动,累计达76个,占总数的90.5%;新增28个工业园区开展“质量兴园”活动,累计达103个,其中省级以上新增15个,累计达62个;4家企业获省政府质量奖,累计达7家,9个设区市均设立政府质量奖;2家企业、2名企业家分别被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系统向各级政府提交275份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其中180篇获各级党政领导批示,省局向省政府上报了《2010年福建省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品牌提升不断深化,组织修订《福建名牌产品评价通则》,首次实行网上申报,进一步规范《福建名牌产品专家评审评分标准》,名牌产品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选564个2011年度福建名牌产品报省政府审定。
2.质量监督力度加大。
以监督抽查为手段,推动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国家、省级抽查合格率分别达87.33%、90.50%,同比提高1.11个、3.5个百分点;督促582家质量问题企业进行整改,消除51家问题严重企业的质量隐患;在全国率先编制《福建省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抽样通用规范》及17类重点产品专用抽样规范;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结果研判分析制度,对37种217份不合格报告组织专家研判;健全承检质量考评体系,对26家机构进行省级考评,抽查1600份检验报告,纠正183个问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注销106家落后产能的水泥生产许可证,责令35家许可证产品问题企业进行整改,对16家电动自行车获证企业进行重新审查;开展农资、电线电缆、汽车轮胎、电机等7个专项整治,对273家问题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基本遏制问题产品和问题区域的质量隐患。
3.标准战略深入推进。
制定了“海西标准化综合实验区建设方案”,得到国家标准委肯定;有30个项目获“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累计达86个;新增6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累计达37个;批复成立4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累计达11个,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首个标委会考核评分体系;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63项、行业标准80项,发布地方标准120项;省计量院为主制订了《振动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灵敏度磁场》国际标准,在我省质监系统中尚属首次;完成4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工作,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尾)高分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新增1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累计达51个,居全国第四位;在全国率先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交叉检查,强化了后续监管。
4.计量工作成效显著。
新建5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其中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定11个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国家计量监督专项抽查平均合格率达9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米、油等8类重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平均合格率达9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生产领域的电子计价秤、水表、电能表等8种产品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99%,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获得国家AA级以上测量管理体系证书企业35家,累计达247家,居全国前列;推进年耗能万吨以上标煤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累计有280家企业实现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和联网,28家企业开展工业锅炉热效率数据采集试点;联合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公共机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完成10家试点单位数据采集和联网;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福建)数据公共平台与省节能办节能监测平台实现对接,为服务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省局分别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全国计量工作会议作经验介绍。
5.认证监管力度加大。
组织全省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对实验室采取以市级为单位的划片管理,开展全省实验室能力验证和飞行检查,制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认证监管,注销实验室7家,暂停1家,检查生产、商贸企业1311家,农产品认证企业527家,查处无强制认证生产销售产品案件76起,货值约94.3万元。
(二)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1.加工食品安全监管有力有效。
严格生产许可,核发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3357张,不予许可887家企业,注销1229张生产许可证,占证书总数14.4%;推广福州市政府把食品安全责任目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推动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实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7780名关键岗位人员通过培训取得证书;大力开展打击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857起,移送公安25起,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13张;突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全国率先发现违法使用“塑化剂”线索并报总局进行查处;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核发证和后续监管工作得到总局督导组充分肯定。
全省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96.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加工食品安全问题。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继续加强。
强化动态监察,全省24万台(套)特种设备纳入电子监察动态系统;制冷系统特种设备、流动式起重机专项整治和自动扶梯隐患排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电梯施工单位等级评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特种设备使用规范,推动50家重点使用单位达标示范活动;设立重点工程服务项目部82个,排除各类安全隐患800多处,省政府苏树林省长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关注民生安全,全省在用客梯手机信号覆盖率达97.9%;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30个,开展应急演练182场次;在旅游行业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建成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六大基础数据库,完成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118个型号、工业锅炉能效测试398台;省特检院“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通过总局验收,填补国内空白。
省局连续10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先进或达标单位。
3.行政执法工作有效性明显提高。
“双打”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共立案查处案件1540件,查处5万元以上大要案45件,移送涉嫌刑事案件11件,国务院“双打”督查组对我省质监系统狠抓案件查处,开展省际间联合打假行动给予表扬;以农资、建材为主题的17个专项打假行动深入开展,省局作为全国质监系统代表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执法稽查业务系统全面推行,推行网上办案,规范全省执法办案工作。
去年全系统共立案查处案件3777件,货值达1.1亿元。
(三)综合能力建设持续加强1.技术平台建设快步推进。
省局综合大楼、省特检院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省特检院连江大型特种设备基地、省质检院马尾检测基地、省计量院闽侯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国家质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落户省计量院。
经总局批准,我省新增2个国家质检中心,累计达18个;新增2个省级质检中心,累计达32个。
对15个省中心进行现场考核复查,基本达到整改和提升要求;在各设区市质检机构实行等级考核认定和“抽样、受理、检验、出证”四分离制度,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
2.科研攻关能力明显提升。
争取各级科研经费4192万元,为历年最多;全系统获总局科研立项46项,居全国质监系统首位,获总局“科技兴检奖”7项,居全国质监系统第三位,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实现了获省部级科技奖数量翻番的目标;我省质监系统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省纤检局;省计量院《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列入科技部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并获专项经费2790万元,实现全国质监系统省级局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经科技部批准,海西中小型企业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项目落户福州市质检所。
3.法制建设工作不断强化。
省政府出台《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实现特种设备地方立法的突破;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顺利完成,清理规范性文件98件,保留34件,废止64件;积极推进开门审案、全程说理执法工作和模拟听证竞赛活动,所有市、县局都已开展开门审案工作,全系统组织开门审案52场,采用全程说理方式办结的案件152件;随机抽取316个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评查,召开案例分析会深入剖析39个典型案件,促进办案质量的提升。
省局获评全国质检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并在全国质检法制工作会议、省政府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扩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4.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
“金质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完成总局主干网及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实现12365平台与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共用;自主研发的质监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与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实现对接,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数据库,数据总量达64万条。
省局门户网站建设分别获得全国质监系统和省直部门网站绩效考评的第二名,在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5.专项经费投入大幅增加。
在省财政厅、发改委的支持下,质监专项经费大幅增加。
2011年初专项经费预算1.44亿元,年末预算达到2.59亿元,增加1.15亿元,增长80%;比上年实际数增加0.9亿元,增长53%,首次实现对外争取资金的增量超过全系统总收入增长量;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食品监管等业务工作经费得到保障,技术机构建设投入加大;财政票据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6.闽台质监合作更加密切。
去年派出7批40人次赴台考察交流。
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质量论坛、两岸能源计量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LED产业科技成果发布会,发布了《道路照明用功率发光二极管》和《大功率LED路灯》闽台互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