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保护法简介
11
新法亮点
7、公益诉讼主体扩大(第五十八条) 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扩大到设区的市级以 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 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 得通过诉讼牟取利益。 新修订环保法还规定,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 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 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 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 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 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
17
新法亮点
新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 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 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 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2
修法过程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 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将于明年1 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 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
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 行了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
修改后的法律共七章七十条,与现行法的六章四 十七条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环保法”,一部“长牙齿”的 法律。
16
新法亮点
12、情节严重者将适用行政拘留(第六十三条)
针对现行环境保护法“违法成本低、守法成 本高”的问题突出,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加大对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新环保法通过前,排污企业惩罚很少直接落 到企业法人头上。新环保法规定了四种违法行为, 这些行为如果较轻,“尚不构成犯罪”,企业法 人也将遭到行政拘留,其可能会被限制人身自由 最长达15天。而如果这些行为较重,构成了犯罪, 环保法也与刑法进行了衔接,相关负责人,将被 公安机关实施刑事拘留。
8
新法亮点
4、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第二十九条) 新修订的环保法引人注目的规定是首次对 “生态保护红线”的设定。第三章第二十九条明 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 区或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 保护。
9
新法亮点
5、重点污染物排放将总量控制(第四十四条) 新法一是规定国家对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放总 量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 级人民政府负责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 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重 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国家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 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 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0
新法亮点
6、专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第五十三条至 五十八条) 新的环境保护法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 建立了“黑名单”制度。 这一章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公众 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明确重点排污 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三是完善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新环保法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政府和部门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体现了多 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其中,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 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进行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 监督。
突破三、加重了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 新环保法一方面授予对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环境监察 机构可以进行现场检查,授权环保部门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设施设备可以查 封扣押,对超标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可以责令限产、停产整治。针对违法成本低 的问题,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针对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过暗 管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企业责任人,引入治安拘留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它又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严厉问责措施。
14
新法亮点 10、环境机构担责(第六十五条) 新环保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机 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 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 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 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 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 承担连带责任。
5
新法亮点
1、保护环境上升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第四条) 与现行环境保护法相比,新法增加规定“保 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 污染者担责的原则。”可见新的环境保护法在总 则中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依照《国务 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以及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确 定的总体要求,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环 境保护第一次被提到与政治、经济同等的高度上 来,意味着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和迫在眉睫。
12
新法亮点
8、没有进行环评的项目不得开工(第六十一条) 新法增加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并规定相应的法律 责任:“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 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 令恢复原状。”
15
新法亮点
11、包庇环境违法,官员引咎辞职(第六十八条)
根据新修订环保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如不符合行政许可 条件准予行政许可;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等 将对直接负责主管的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员给以记 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 咎辞职。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讲解
----新环境保护法简介
修法过程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1年 环保法正式列入修法计划 2012年8月 开始进行审议修订 2012年8月 第一次审议 2013年6月 第二次审议
2013年10月 第三次审议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19
新法缓冲期 对于执法机构,认识与手段都需要跟上。这就需要对 环保监察机构和执法机构的人员加强宣传和培训,在理念 和素养上与新环保法的要求实现对接。同时需要各级政府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在人员配备和技术检测手段 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对于企业,减少排污才是出路。当前企业超标排污现 象较为严重,这就需要企业转到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来,做 好迎接“最严”环保法的准备,切实采取除尘、治污等技 术,减少企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企业如果在这期间仍旧 无所作为,遭遇新法的重处也就是咎由自取了。
3
4
新法三大突破
突破一、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 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和考核评价制度,分阶段、有步骤地改善环境质量等。这些规定将成为推行绿 色国民经济核算,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模式,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 的重要依据。
突破二、推动多元共治的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五条) 新环保法第二十五条增加规定,企事业单位 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 的设施、设备。
6
新法亮点
2、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第十二条) 新的环境保护法增加环境日的规定,将联合 国大会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写入本法,规定每年6月 5日为环境日。 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新法增加规定 公民应当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同时,增加 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 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 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13
新法亮点
9、严格法律责任。按日计罚,上不封顶(第五十九条) 新环境保护法实行“按日计罚”,即企事业单位和其 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的,责令改 正的,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 责令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上不 封顶。 按照现行法律,不少企业违法排污后受到的经济处罚 最高只有50万元。新环保法首次将“按日计罚”内容纳入。 企业违法排污后,将首先遭到一笔罚款,比如5万元;如 果还是没改正,企业必须每天都罚5万元,直到整改完成。 这个处罚上不封顶。
18
新法缓冲期
新修订的环保法于4月24日通过,但正式施行却 是从2015年的1月1日起,中间预留了8个多月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问,环境问题不是很严峻了吗?为什么时 间还要拖那么长? 实施这样一部涉及面如此之广、与每个人的利益 息息相关的法律,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企业、公民, 都面临着理念转变的问题,既需要精神的准备,也离 不开物质的支撑。 对于公民,低碳生活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给各方充足时间做准备,让相关各方在这期间弥补自 身的短板,以使法律更好地施行,这正是立法者的良苦用 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