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教育反思
所谓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规矩。
它不仅可以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也让幼儿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
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因材施教,个别幼儿个别对待
我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叫丁志超,可以说他一秒钟都闲不住,例:其他幼儿都在认真上课,他却趁老师不注意,跑到自己感兴趣的角落;午休别人安静地睡觉,他却宁愿帮别人摆鞋、叠衣服,却不想睡在自己的床上。
刚开始我非常之头疼,就狠狠的批评了他,结果之后还是原样。
接着我又釆取冷处理的方式,但没想到他越发肆无忌惮。
在这之前我从未遇到过类似案例,这使我非常懊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小奖品来吸引幼儿,我发现他眼睛直盯着我,于是我就对他说:“请你坐好了,表现好就能得到奖品哦。
!"他马上就将小手小脚放好了,认真极了。
经过这一件小事,渐渐的我尝试只要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同伴面前大力表扬他,甚至有时会请他来当小班长或者值日生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注意力。
经过两个月的坚持,他能坚持认真的上完一节课,特别美工活动时,他特别安静和专注,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强,速度很快,第一个完成作品,这让我很是骄傲,开心了许久。
二、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午餐环节中,孩子们的进步特别大,都能做到安静进餐,需要时举手示意,可就是由于孩子们个体差异,吃饭进度快慢不同,导致个别幼儿不能快速归位,出现喧闹现象。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三位老师和小班长,通力协作,同步进行,尽量让三个大组发放食物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有效减少了孩子们完成进食的时间差,教师再分组组织出去散步,一切变得井然有序,喧闹现象有所减少。
三、大胆放权,极力发挥班长作用
幼儿园生活离不开排队,它是外出活动、游戏、入厕、喝水、洗手必不可少的过程。
刚接班时,排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每次幼儿们都个排个的,老师们为了队伍的整齐和幼儿的安全着想就不得不自己动手,将幼儿一个个幼儿排好了,费时又费力。
针对这一现象,我萌发了个想法:“"为什么不锻炼幼儿自己将队伍排好呢?”说干就干,于是在每次排队的时候,我化整为零,男生、女生各有班长,前后各有分工,这样一来,老师就轻松了,仅需站在一旁看着就好了,并且小班长很负责,也很有耐心。
之后,还采取班长轮流制,班长评选制,大大激发幼儿好好表现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只要老师请幼儿排队,小班长负责就立马排好了。
一天的活动下来老师们就省心多了。
幼儿园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习惯教育、常规教育。
只有把常规做好了,教学也就自然轻松了许多。
常规教学贵在坚持,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懈努力,不断发现、反思、积累,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幼儿的行为,搞好常规教育,促进孩子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