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
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在四个分区中,东南来是重要的一节内容,学习本节要从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居民和经济五个方面认识。
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如下:
一,必须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能力是地理技能的基础之一,如对东南来位置重要性的认识中,必须让学生识地图开始,读图知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但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只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而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
二、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交流
教学是教与学的动态交流过程,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
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如在课堂授课中就有学生提出华人和华侨有什么不同。
旅游热线“新马泰”指哪些国家,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师拿出来分享交流。
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补充,有利于实现地理学习中要学“生活中的地理”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互动课堂”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主动学。
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分享,共同成长,共同实践的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
三、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
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幼稚实有深意的问题。
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
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如学生上课中提出“巴厘岛,泰国的人妖“等旅游热门,教师就要合理的引导。
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基础。
总之,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以渔授之。
所以教师要经常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是否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课堂成为探索的场所、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互动、主动、生动,能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善于发现,勇于创新,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