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法定资本与会计资本 法定银行资本的设计主要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此,前者定义更 广泛。即满足一定条件的银行债务,也可成为法定资本(准备金)。 会计资本只是法定资本的最重要组成部份,即核心资本
2、法定资本与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是确定法定资本的基础,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银行吸收 损失的最低数量资本金,应涵盖银行的非预期损失,以最大限度保 护存款人的利益。
指将来时间支付利息的可供银行在较长时间内使用的计息资金,属 中长期负债。 通常两类(1)资本期票;(2)债券。
作为银行补充资本,优势为: (1)利息税前列支,可降低筹资成本; (2)不影响银行股东控制权; (3)财务杠杆提高收益率
劣势:必须按时偿本付息
4、其它来源:储备金 储备金:即公积金,是指为巩固公司的财务基础,提高信用和预防 亏损等,依法律、公司章程、或股东会的决议,按确定比例从营业 利润或其它收人中提取,留存于公司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基金。 (1)资本公积金 即股本储备金,是按规定从资本盈余中专门提留出来,用于应付意 外事件或预料中突发事件的准备金。
2004年3月1日,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又做了重大 改进。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应对《新资本协议》挑战的基本策略:
“两步走”:就是先执行好1988年资本协议,与此同时鼓励大银行 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当条件成熟时采取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
“双轨制”:就是2007年以后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不搞“一刀 切”,具备条件的大商业银行采取《新资本协议》进行资本监管; 对其它银行,继续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资本 监管。
2009年1月,四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 2009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 《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 《交易账户新增风险资本计提指引》 《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的修订稿》 《新资本协议框架完善建议》 四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在全球范围内征集
修改意见。
我国逐步采用《巴塞尔协议》
1995年7月1日,实施《商业银行法》开始引进《巴塞尔协议》对资 本的最低要求;
一、股本:普通股、优先股——都属于外源资本
1、普通股 对银行而言:并非最具吸引力的外源资本 (1)增发红利压力;(2)交易费用税后列支而一般高于其它外源
资本形式;(3)大股东可能失去控股权 对监管当局而言:最佳外源资本
普通股稳定银行制度,稳健银行经营 银行发行普通股的考虑因素:
(1)其它外源资本来源的可得性 (2)筹集未来所需外源资本的灵活程度 (3)不同形式外源资本的比较 普通股资本 = 普通股股本 + 发行溢价(归入资本盈余)
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 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
用途:调节银行资本金:可将盈余划转为股本,增加注册资本; 调整股息政策:不盈利或少盈利时可动用盈余发放股息 调整对内对外投资规模:可用于投资 弥补亏损:报表中“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正负余额,反
映公司累积未分配利润或累计未弥补亏损。
3、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和债券
2、优先股
优先股按股息率取得股息,有优先清算分配权,无经营表决权。 常见:固定股息率优先股;可调整股息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
传统外源资本渠道,银行普遍接受: (1)优先股可减缓普通股与收益比例的下降 (2)优先股无到期日,不存在偿债压力 (3)优先股资本成本常低于普通股 (4)可提高财务杠杆的作用 也有不利因素: 股息税后列支而成本高;股利发放缺乏灵活性;现实中有优先股投
3、巴塞尔协议下的法定资本 只有一国银行监管当局采用巴塞尔协议时,协议中的资本金才成为 法定资本金。法定资本金包括权益和债务两部分。商业银行资本是 双重资本:1、所有者权益:一级资本、核心资本;2、长期债务: 二级资本、附属资本
《巴塞尔协议》已成为国际规范和发展方向
1974年9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十国集团及中央银行监督官员 在巴塞尔开会,讨论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督与管理问题 1975年2月成立巴塞尔银行业务条例和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 员会 1988年7月《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 《巴塞尔协议》 1993年《结合市场风险的资本协议修正案》作为《巴塞尔协议》的 补充 1997年《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999年6月、2001年1月、2003年4月先后三易其稿 2004 年6 月26日通过最终稿,即《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 资本标准的协议:修订框架》,2006年底在10国集团国家开始实施
他公司资产净额等 用途: 调节银行资本金:可将盈余划转为股本,增加注册资本; 调整股息政策:不盈利或少盈利时可动用盈余发放股息(有反对)
2、留存盈余 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又称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的税 后净利润,扣减公积金(储备金)、股息、红利之后的余额。 未分配利润,就是没有分配出去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 部分,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有两层含义: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第三节 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 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 第四节 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1、会计意义上的银行资本金(会计资本) 银行总资产 – 银行总负债 = 银行股东权益
——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产权资本、自有资本、权益资本 2、经济意义上的银行资本金(经济资本) 指银行在财务困难时,可用来吸收损失的最低数量资本,它被认为 用以应付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或称用来抵补超过期望损失的风险。 3、法定银行资本金(法定资本) 包含两部分:用于抵补银行预期损失的准备金和非预期损失的资本 金。 预期损失:银行贷款组合在一年中可能遭受的平均损失,应以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宜用投资优先股来抵消发行优先股的劣势 优先股资本 =优先股股本 + 发行溢价(归入资本盈余)
二、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 盈余也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资本盈余 ——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留存盈余
1、资本盈余 银行在由资本、资产本身及其它非经营业务中形成的股东权益收入。 发行溢价 (超缴资本) + 资本增殖 + 接受捐赠 + 因合并而接受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