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年考研真题---754马原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年考研真题---754马原

考试科目代码754 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分1502014年真题75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怎样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解。

3、怎样理解价值增殖过程是到达并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4、简析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5、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辩证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2、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3、资本不能从商品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商品流通中产生。

4、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二者不存在什么差别。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2、为什么说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2013年真题75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怎样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2、简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简述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演变。

4、简析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特点。

5、简析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

2、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3、商品和货币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4、有计划分配劳动时间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试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2012年真题75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2、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危害。

4、简述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关系。

5、简述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差异。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4、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述当代资本主义金融-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新矛盾。

2011年真题75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

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3、简析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4、简析当代资本主义金融-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5、简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质。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2、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

3、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2、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真题75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简析价值、生产价格、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4、简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5、简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

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4、初次分配也要讲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私有化?2009年真题75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哲学的社会功能。

2、简述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简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

5、简述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实现形式。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中直接引申出来的。

2、确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根本标准与重视逻辑证明真理的重要作用并不相矛盾。

3、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与劳动一起创造价值。

4、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是没有社会属性的,现代市场经济只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没有姓“资”与姓“社”之分。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唯物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2、试述科学发展观对深化经济改革的指导意义。

缺2008年真题2007年真题713 过度期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2、简述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理解。

3、简述对商品拜物教的理解。

4、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5、简析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4、“市场失灵”最终要靠市场自身来克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2、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006年真题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31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哲学的社会功能。

2、简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简述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

4、简述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哲学史上的经验论都坚持唯物论。

2、相对主义运动观从本质上讲就是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组成人民群众的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4、自由从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实践理念及其形成尺度?2、简述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2、试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此简要评述现代西方文化哲学。

2005年真题314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过程论。

3、简述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4、简述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部分质变总体上讲属于量变阶段。

2、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坚持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历史人物可以加速历史发展的进程。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互相包含的关系。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差异。

2、如何理解认识的基本属性。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2、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并说明其意义。

2004年真题313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简述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简述精神生产的特点。

4、简述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偶然性体现并受必然性的制约。

2、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3、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时候,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任何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与人的感觉十分类似的反应特性。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科学史的发展,说明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2、简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真理与价值的历史统一。

2、如何理解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并说明其意义。

2003年真题315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怎样理解“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3、简略说明哲学功能的主要表现。

4、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哪里?5、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什么?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2分,共36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中直接引申出来的。

2、真理一元论否认人们对同一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3、人的价值评价是主体的观念活动,因此,人的价值评价没有客观依据可言。

三、论述题(紧扣题意,展开论述)1、试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20分)2、结合对“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的批判,论述人的价值的实现。

(20分)3、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4分)2002年真题513 总分100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何谓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主义原则?2、怎样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3、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和两点论?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7分,共21分)1、客观真理意味着真理只具有全人类的、一般的主体性。

2、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因此,人类社会不具有同自然界相类似的客观性。

3、社会意识形式包括、但不等于社会意识形态。

三、论述题(紧扣题意,展开论述,共55分)1、试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5分)2、结合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批判,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20分)3、试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相关系,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谈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0分)2001年真题513 总分100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2、肯定相对静止有何重要的方法论意义?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如何克服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的?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7分,共21分)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2、真理的价值和有用性是真理的属性,而不是真理之成为真理的根据。

3、观念上层建筑这一范畴包括所有的社会意识形式。

三、论述题(紧扣题意,展开论述,共55分)1、怎样理解列宁所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现实性的品格。

(15分)2、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并说明确立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分)3、结合对个人主义的分析,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

(2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