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流体机械》复习资料绪论1.流体机械按其能量的转换形式可分为(原动机)和(工作机)二大类。
2. 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流体机械可分为(压缩机)、(泵)和(分离机)。
3. 按流体机械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流体机械。
4. 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用来给(气体)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压缩机。
5. 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能量,用来给(液体)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泵。
6. 用机械能将(混合介质)分离开来的机械称为分离机。
7. 以流体型材料(气、液、粉)为处理原料的工业,叫过程工业。
离心泵1.泵:将机械能转变成液体(包括气液、固液、气固液等)的能量,用来增压输送液体的机械。
2.泵的分类:按工作原理:(1)叶片式泵: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旋涡泵;(2)容积式泵:往复泵(活塞泵、柱塞泵等)、回转泵(齿轮泵、螺杆泵、滑片泵等);(3)其它:喷射泵、水锤泵、真空泵。
按流体压力:低压泵(低于2MPa );中压泵(2~6MPa );高压泵(高于6MPa )。
3.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吸入室、叶轮、蜗壳和轴,其他的还有轴向推力平衡装置和密封装置等。
4.(了解)离心泵的命名(参考方式)。
如IS80-65-160:吸入口直径为80mm ,压出口直径为65mm ,叶轮直径为160mm 的单级单吸清水泵。
5.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扬程:泵使单位重量(N )的液体获得的有效能量头,即泵抽送液体的液柱高度。
符号H ,单位为m 。
有效功率: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用Ne 表示。
)(kW H q g N v e 1000ρ=泵的能量损失:容积损失;水力损失;机械损失。
6.离心泵的能量分析(重点),包括速度三角形、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扬程计算方法、动静扬程分配等内容。
7.汽蚀的机理:泵内的压力变化,在叶片入口附近k 处存在低压区;当k 处压力低于液体相应温度下饱和蒸汽压时,液体汽化,产生气泡;随着叶轮做功压力上升,高于饱和蒸汽压时气泡凝结溃灭;周围液体瞬间冲击空穴,形成水击;金属表面因冲击疲劳而剥裂。
8.汽蚀的危害:(1)使过流部件(主要是叶轮)表面被剥蚀破坏;(2)使泵的性能下降;(3)产生噪声和振动。
因此是水利机械向高速发展的障碍。
9.汽蚀余量:又叫净正吸入压头,是表示汽蚀性能的主要参数,用NPSH 表示,单位是m 。
吸入装置——有效汽蚀余量NPSHa ;泵本身——必需汽蚀余量NPSHr 。
有效汽蚀余量是指液体自吸液罐到达吸入口(S-S )后,高出汽化压力p v 所富余的部分能量头,用NPSHa 表示。
NPSHa 与泵的吸入装置有关,而与泵本身无关。
必需汽蚀余量是指泵入口(S-S )到叶轮最低压力点k 处的静压头降低值,用NPSHr 表示。
当液体一定时,泵发生汽蚀是由吸入装置和泵本身两方面决定的。
NPSH a =p s ρg +c S 22g −p v ρg =p A ρg +c A 22g −z g −h A−S −p v ρgNPSH r =p S ρg +c S 22g −p k ρg 10.泵发生气蚀的判别式二:当NPSHa 大于NPSHr 时,不发生汽蚀;当NPSHa 等于NPSHr 时,开始发生汽蚀;当NPSHa小于NPSHr 时,发生严重汽蚀。
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提高离心泵抗汽蚀性能的措施:(1)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汽蚀的性能:A 改进泵的吸入口至叶轮叶片入口附近的结构设计;B 采用前置诱导轮;C 采用双吸式叶轮;D 设计工况采用稍大的正冲角;E 采用抗汽蚀的材料。
(2)提高进液装置汽蚀余量的措施:A 增加吸入罐液面压力p A;B 减少泵的吸上真空度;C 减小泵的安装高度;D 减少泵吸入管路阻力损失;E 降低液体饱和蒸汽压12.吸上真空度:泵入口S-S处的真空度,用H s表示。
可通过安装在泵入口法兰处的真空压力表测量。
吸上真空度与安装高度的关系(P19-21)13.泵的特性曲线:H-Q v曲线:平坦状、陡降状、驼峰状;N-Q v曲线:是选择原动机和启动泵的依据;η-qv曲线:衡量泵工作的经济性;NPSHr-Q v曲线:是否发生汽蚀的依据。
14.离心泵运行工况的调节:(1)改变泵的特性曲线:调节转速——n增大,特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切割叶轮外径——特性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改变前置导叶叶片的角度;泵的串连或并联。
(2)改变管网的特性曲线:阀调节;如:调节阀门A的开度,曲线由Ⅰ变为Ⅱ液位调节;如:调节阀门B使液位升高,曲线由Ⅱ变为Ⅲ;旁路分流调节。
15.离心泵的相似条件:两泵流动相似应具备几何相似和运动相似。
几何相似:是指泵过流元件的对应线性尺寸比值相等,无量纲值相同。
运动相似:是指对应点上同名速度的方向一致,比值相等,表现为进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16.通常取泵最佳工况下的比转数作为泵的比转数,我国泵的比转数计算式表示为:n s=3.65n√Q,说明:H3 / 4(1)n s定义为比转数,它是判别离心泵是否相似的相似准数;即:若泵几何相似,则比转速相等的工况为相似工况。
(2)由于一台泵只有一个设计工况点(即最佳工况点),故几何相似泵的比转数具有唯一值;(3)比转速是有量纲的,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4)离心泵的比转数大小与输送液体性质无关,而与叶轮形状和泵的特性曲线形状有关。
故可按比转速对泵的几何形状和性能曲线的趋势进行分类。
17.比转数高的泵,最佳工况时的流量大,扬程小;而低比转数的泵则相反,它适用于较小的流量和较高的扬程。
18.离心泵相似条件,比例定律和相似抛物线,切割定律和切割抛物线19.离心泵的串并联原则(P56-59)20.离心泵的喘振现象(P62-63)21.离心泵零部件:叶轮型式,蜗壳,导叶型式,轴向力平衡方法,机械密封结构、分类、密封点。
离心式压缩机1.速度式压缩机通常借助做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气体获得很高的速度,然后让气体急剧降速,使气体的动能转变为压力能。
按气体在叶轮内的流动方向不同,可分为离心式和轴流式。
2.离心式压缩机按照零部件的运动方式可概括为(转子)和(定子)两大部分。
3.转子包括转轴,固定在轴上的叶轮、轴套、平衡盘、推力盘及联轴器等零件。
4.定子是压缩机的固定元件,由扩压器、弯道、回流器、蜗壳及机壳组成,也称固定部件。
5.离心压缩机的级:是离心压缩机实现气体压力升高的基本单元,由一个叶轮和一组与其相配合的固定元件组成。
6.离心压缩机的段:每一进气口到排气口之间的“级”组成一“段”,每个“段”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级”组成。
(“段”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以减少功耗)。
7.离心压缩机的级分为三种型式,即(首级)、(末级)和(中间级)。
8.离心压缩机的(中间)级由(叶轮)、(扩压器)、(弯道)、(回流器)组成。
9.离心压缩机的首级由(吸气管)和(中间级)组成。
10.离心压缩机的末级由(叶轮)、(扩压器)和(排气蜗壳)组成。
11.特征截面:S-吸气管进口截面,0-叶轮进口截面;1-叶轮叶道进口截面;2-叶轮出口截面;3-扩压器进口截面;4-扩压器出口截面,也即弯道进口截面;5-弯道出口截面,也即回流器进口截面;6-回流器出口截面;0’-本级出口截面,也即下一级的进口截面;7-排气涡室进口截面。
12.叶轮是外界(原动机)传递给气体能量的部件,也是使气体增压的主要部件,不是唯一是气体增压的部件,是唯一对气体做功的部件。
13.离心叶轮的常见型式有(闭式叶轮)、(半开式叶轮)和(双面进气叶轮)叶轮。
14.叶轮结构型式按叶片弯曲型式可分为(后弯型β2A<90)叶轮、(径向型β2A=90)叶轮和(前弯型β2A>90)叶轮。
15.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由(牵连)速度、(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构成。
16.扩压器的作用是让气流的动能有效地转化为压力能,包括无叶扩压器、叶片扩压器和直壁扩压器三种。
17.离心压缩机的工作参数包括:流量Q,多变能头H pol,转速n,功率N,多变效率ηpol,压力比ε,气体温度T,压力p,密度ρ。
18.离心压缩机的流动属于三元、不稳定的流动。
其基本方程有连续性方程(P91)、欧拉方程(P92)、焓值方程(P94)、伯努利方程(P95)。
分析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还需要结合连续性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
19.绝热条件下的焓值方程式:H ab=kRk−1(T b−T a)+c b2−c a22,是离心压缩机级中气动计算的重要公式。
当公式中a、b截面包括叶轮时,公式中的H ab=H tot,当用于计算任意两固定部件进出口截面气流参数时,H ab=0。
20.能头的含义是什么,总能头包含哪几部分?1kg气体从叶轮中获得的能量称为能头。
总能头包含理论能头、轮阻损失能头和叶轮泄漏损失能头三部分。
离心压缩机中各能头关系:(1)H T和H T∞的区别在于轴向涡流的存在,使得叶轮给出的理论能头变小;(2)实际叶轮的理论能头H T,用于提高压力和速度,并克服气体在叶轮内的流动损失H dyn;(3)压缩机内气体还通过摩擦生热方式获得能量(这与液体不同),这些能量以损失体现,如轮阻损失,内漏气损失,且这些损失都转化为热呗气体吸收。
故气体获得的总能头:H tot=H T+H df+H l压缩机级中能头的分配21.等温压缩功H is、绝热压缩功H ad、多变压缩功H pol、多变效率ηpol、绝热效率ηad、等温效率ηis、流动效率ηℎyd的表达式(P6-100)22.离心压缩机中级效率表示静压能头与可用能头之比。
23.压缩机级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有流动损失、泄漏损失和轮阻损失。
24.离心压缩机级内的流动损失分为摩阻损失、分离损失、冲击损失、二次流损失、尾迹损失和波阻损失(或激波损失)。
各种损失产生的原因(P104-109或参考课件)25.冲击损失流量与冲角关系:Q s=Q0,i=0,无冲击;Q s<Q0,i>0,冲击工作面,非工作面发生旋涡分离;Q s>Q0,i<0,冲击非工作面,工作面发生旋涡分离。
其中i=β1A−β1。
i>0时冲击损失最为严重。
26.表征激波损失的特征无量纲数是马赫数M。
27.泄漏损失的原因:(1)叶轮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2)级出口压力大于叶轮出口压力;(3)在叶轮两侧与固定部件之间存在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