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础试题(选择练习题)

心理学基础试题(选择练习题)

2. 下面关于感觉阈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感觉能力 B.跟感受性成正比3.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说明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4.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知觉为直的这属于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5. 感知觉是()。

A.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B.是特殊的认识过程C.是心理活动的基础D.不属于认识过程第四章记忆1.C 2 . C 3 .B 4 .A 5.C 6 .A 7.B &A 9.D 10.A 11.B 12. B 13.C1 .人们对丁香花形状、色彩、气味等的记忆属于 ()。

A.情绪记忆 B.语词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2 .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o A.识记 B.保持 C.再认D.回忆3 .想起某次历险活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往往历历在目,这一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 4 .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 单选1. D2. B1•产生心理的器官是();A.心脏B.血液C.肝脏2•心理产生的源泉是();A.感觉器官 B.客观现实 二、 多选 1. BCD 2. BCED.脑C.主观经验D.神经系统1.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即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们是 A.注意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E.自我调控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三个子系统,即()A.情绪情感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需要与动机E.自我调控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单选 1.B 2.C 3.C 4.D 5.C1.学生看图片时,教师宜轻声讲解而不宜大声讲解这符合什么规律 ()。

A.感觉对比 B.感觉相互作用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理解性 )oC.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机体的状况而不同D.一生不变的D.情绪记忆()oA.识记B.保持C.再认 5.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即转入()。

A.感知形象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6.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均衡发展D.回忆D.情绪记忆D.没有规律7. 短时记忆的数量是()。

A. 5 ±2个组块B. 7 ±2个组块C. 9 ±2 个组块D.7+2 8. 视觉后像是一种()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单项选择题10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A.无意识记而接受的B.有意识记而接受的C.无意回忆而接受的D.有意回忆而接受的11. 触景生情”是()o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间接回忆D.机械回忆12. 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以多少为益? ( A.100% B.150%13. S 目成诵”指的是哪种记忆品质() A.敏捷性 B.持久性二、多项选择题 1. CD E 2. ABC 1. 瞬时记忆的特征有()。

A.信息保持通常在20秒之内 C.信息保持在0.25秒〜1秒以内 D.信息容量很大 E.信息如果未受到注意,就会很快衰退而 消失)C.200%D.120 % 。

C.精确性D.准备性3. ABCDE4. ABC5. ABD6. ABCDEB. 信息保持在2秒以内2 .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记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

A.识记B.保持C.回忆D.遗忘 E .再认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

A.识记的目的B.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良好的记忆品质主要体现在()。

A.记得快B.保持得牢C.回忆准确C.对材料的理解D.识记的方法E.学习态度D.忘得快E.记得慢5.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

A.学习材料特点B.系列位置6•回忆的主要条件有()。

A.接近联想B.对比联想C.学习程度D.性别E.智力水平C.因果联想D.隶属联想E.情绪状态第五章思维、单项选择题1. 某生证明数学中某一命题、定理,他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进行推导和求证。

这属于()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2. 探讨一题多解的思维属于()。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3. 思维的认知加工基本方式是()。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与系统化4. 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理论问题,或应用一般原理去解决特殊问题。

这属于思维过程中的()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5. 语言是思维的()A.内容B.结果C.工具D.形式6. 要使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就应该保持()动机。

A.较低强度B.中等强度C.最高强度D.最低强度7. 学会拉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8.瓦特由壶盖被沸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受丝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

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A.定势的作用B.原形启发C.迁移的作用D.注意的转移、多项选择1. 思维的重要特征是()A.直接性B.间接性2.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B■综合3.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A.新颖性B.变通性出现C.比较D.抽象E概括C.多有直觉性D.创造想象的参与E.多有灵感C.形象性D.概括性E.问题性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6.D 7.C 8.D 9.C 10.C 11.A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

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B■想象 C.思维 D.表象2. 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3. 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B■表象 C.印象 D.迹象4. 在刺激物作用下,大脑皮层上过去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的恢复,这种生理机制一般用来解释()。

A.想象B.表象C.记忆D.思维5. 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用来解释()A.想象B.表象C.记忆D.思维6. 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7. 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8. —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

A.理想B.空想C.灵感D.幻想一、单项选择1■注意是一种3.B4.A第七章注意5. B 6 .A 7. D &B 9.B 1.B 2 .A)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特征2■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后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3■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作一定努力的注意是()A.无意注意4■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无意注意5■间接兴趣是引起()A.无意注意6. 注意的范围是指()D.以上一个都不是D.以上一个都不是B.有意注意()的重要原因B.有意注意的原因。

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C.有意后注意C.有意后注意A.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C. A和B都是7.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A.创造力B.情绪状态C.意志品质&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的范围就()。

A.大B.小C.稳定不变D.以上一个都不是9.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上的特性。

A. 广度B.时间10.C 11.A 12.B 13.DD.以上一个都不是D.以上一个都不是D.以上一个都不是B.先后把握对象的数量D. A和B都不是C.A和B都是D.A和B都不是14.C 15.A 16.D 17.A 18.C )oD.知觉对象的特点19.A 20.B9. 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

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C.灵感D.空想10.不随意想象的特殊表现是()。

A.灵感B.原形C梦D倾悟11.有人想修练成仙的想象是()。

A.空想B.幻想C理想 D.梦想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以上一个都不是11. 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D.以上一个都不是12. 鹤立鸡群”是指由于刺激物(),而引起无意注意。

A.本身特点B.对象间的对比关系C.活动与变化D.新异性 13. 据心理实验测定,在() 时间内,成人注意范围为7+2个组块。

A.1 秒 B. 1 分 C.20 秒 D. 0.1 秒 14. () 都会引起注意的分散。

A.任何无关刺激 B.任何有关刺激C.并非任何无关刺激D.并非任何有关刺激15. 人的注意分配的技能是()。

A.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B.先天遗传因素C.实现短时分散D.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16. 万事开头难”指的是()。

A.已实现了注意的分配B.未完全实现注意的分配C.已实现了注意的转移D.未完全实现注意的注意17. 教师在一节课中一般是以() 开始。

A.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 B.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C.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18. 注意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

A.选择和保持的功能 B.保持和调节的功能C.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D.选择和监督的功19. 一些带有理智的、美学的和道德的情感色彩的对象,对产生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20.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状态因素之一是()。

A.有明确的目的 B.直接兴趣 C.意志努力 二、多项选择 1.ABCD 2.BC 3.ABC 4.AB 5.AC 1. 无意注意()。

A.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的因素B.可以成为分心的因素制的2. 有意注意()。

A.又叫不随意注意B.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C.是有自觉性的特点D.是最好的注意3. 有意后注意()。

A.建立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是在兴趣基础上产生的C.是最好的一种注意D. 是在无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下列可扩大注意广度的是()。

A.有规律的、集中的、互相联系的对象B.活动任务简单C.面对初学者D.大小不同的对象5.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

A.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 B.注意分心的现象 C.1~5秒内注意的动摇是正常的 D.具有可控性6. ABD 7 .ABD & ABD 9.ABC 10.ABCD6. 注意力的培养应()。

A.培养良好的坐姿B.培养兴趣C.培养良好的情趣、情感D.养成自我提醒”的习惯7运用有意注意规律教学()。

A.适时提问,引起学生期待心理B.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手脑并C.建立课堂教学常规D.创设良() 具有很大意义。

D.以上一个都不是D.间接兴趣C.又称为消极因素D.是不可控好的教学环境8. 控制分心的措施()。

A.批评控制B. 目光控制C.严格控制D.超前控制9. 注意的功能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