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微课教学设计
亳州市利辛县望疃学区中心学校黄建松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小学阶段常见的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2.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3.在学习中正确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这六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微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说明方法。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有很多。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六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和下定义。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来谈谈这六种说明方法。
二、具体讲解:
1.举例子
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使说明的对象更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例句:我国曾经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2.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使说明对象的特点更加精确、科学令人信服。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3.作比较
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例句: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4.打比方
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例句: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使说明事物的特征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作用: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更通俗易懂。
例句: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微课我们学习了小学阶段最常见的六种说明方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