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朱敏
困惑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

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困惑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

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

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
而且他也不想发言。

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

两级差距越来越大。

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

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

课堂纪律非常松散。

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