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有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至宋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提出“格物便是致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便也是实事求是的另一种诠释。

再延续到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发展,实事求是俨然是最为重要的行事准则之一。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源远流长及其真理性。

现今,百度百科中对实事求是有如下定义: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因此,要贯彻实事求是,必然先要对研究对象有所探究。

王阳明曾就格物致知一词进行格竹,以期知竹。

在王阳明所住的书院里,正好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王阳明于是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

他神情专注,双目发直,紧紧地盯着竹子不放,一定要搞清楚竹子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静坐观竹七天,身心不支,却始终也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

王阳明格竹失败就在于他格的方式不对。

他以为消极地、静止地观察客观事物就能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懂
得实践是一个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这种实践才能给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

你要认识竹子的内部结构,你就得解剖竹子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你要知道竹子的生长规律,你就得亲自种植竹子,观察竹子的四季变化,研究竹子生命活动的规律。

毛泽东同志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阳明亦在日后的探索中中总结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即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就我而言,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神医华佗的对症下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于国家的意识形态等,皆属实事求是或正或反的表现范畴。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 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 或难其异,佗曰:" 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所以说,就算共有其表,也会有内在的差别。

在中国革命中,实事求是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是在实践中却曾有所偏离。

大跃进以及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皆是违逆这一基本行事准则的惨痛教训。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
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

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

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主要是因为饿死。

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这是中国经济革命的一次失败经验,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准则指导,没有针对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经济模式,盲目发展生产,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后被四人帮阴谋利用的政治运动。

在此间,许多开国功臣,有志之士皆遭到残酷的批斗和迫害,中国政治陷入一片黑暗。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是一次政治上的偏离实事求是。

回望历史,纵观当下。

中国革命是在经验和教训中不
断进步的。

改革开放以来有力的验证了实事求是的真理性,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策略,东南部的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等等,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说明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进入wto,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这些举措及思想的引导下,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

也都反应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及价值性。

世界在不停地前进,事物在不断地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要有所改变。

因此,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就好比你不能够够去指责一位胳膊裸露的姑娘;就好比你熟练操作Xp系统,却不一定玩得来W7;就好比今天的白菜两块钱一斤,明天的白菜不定得贵上五毛钱。

没有永恒的标准,我们要每天提醒自己去重新审视同一事物,大到国家发展,小到生活琐事,剖析它时刻变化的表象及本质。

重新计划策略。

经济的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签,也寓示着中国的发展战略将有所改变,中国不可能再局限于国内自产自销的封闭经济,加入wto,是中国紧跟时代脚步的表现,是中国经济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战略,是实事求是跟与时俱进相辅相成的成功范例。

因为在这之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种种表明,实事求是即为真理。

而当下,违背这一准
则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校医院给开的感冒药除了三九还是三九,殊不知这感冒有病毒感染,有细菌感染,有风热,有风寒,绝不是一种三九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

教育体制也是千篇一律。

适应此教育的,即为人才。

埋没的是一份份的奇思妙想。

都说中国学生聪明,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思维跳跃。

他们的棱角都在同一个模型里被格式化以及模式化了,这确是一种悲哀。

长此以往,必将有弊端显现,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实事求是是用不可变的思想路线。

是一切行事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

也要普及实事求是思想,乃至国家,乃至个人,都以一种健康的模式发展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