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招教预测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提出上述主张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2.“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
它的提出者是()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孔子3.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下列观点不属于朱熹的教育主张的是()A.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B.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C.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D.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4.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5.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学不躐等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的教育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疏导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导向性原则7.科学老师要想知道学生是否会做载物玻璃片,美术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品德老师要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最适合的方法是()A.纸笔测验B.表现评价C.作品评价D.现场答辩8.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德育不能仅传授给学生固定的价值观点,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
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A.体谅模式B.集体教育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价值澄清模式9.教学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持上述教学观的理论流派是()A.行为主义B.存在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10.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A.教师成长=经验+反思B.教师成长=观摩+分析C.教师成长=培训+进修D.教师成长=学习+实践11.“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A.表现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普遍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12.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将内容组织起来。
这种组织形式是()A.垂直组织B.横向组织C.纵向组织D.序列组织13.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14.“慎独”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素质的最高境界。
它属于人的()A.知识素养B.能力素养C.道德素养D.心理素养1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等。
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属于()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6.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都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
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A. “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C. “文化本位论”价值取向D. “学而优则仕”价值取向17.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A.班级B.教研室C.学科组D.学习小组18.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差、优与劣有多种标准,但共同的标准只有一种,即一堂课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A.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C.教学原则D.教学手段19.20世纪初,在西方的影响下,体育的重要性已被国人所认识,()正式确立了体育在新式学校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首次实行的现代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0.古代的“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A.《论语》B.《孟子》C.《礼记》D.《中庸》2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合作教学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22.小王擅长逻辑思维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绘画,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差。
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的()A.结构差异B.发展速度差异C.发展水平差异D.发展过程差异23.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24. 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
这说明儿童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5.学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却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
这一现象体现了其心理的()A.反抗性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怯懦性C.高傲与眷恋童年D.否定童年和自卑26.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 感知能力B. 注意能力C. 记忆能力D. 思维能力27.维果斯基强调()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A.同化B.学习C.社会文化D.成熟28.()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 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年初期2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30.教育心理学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 )。
A.影响因素问题B.成长环境问题C.学习问题D.教师问题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31.以下关于洋务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教育的核心思想B.洋务教育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C.洋务教育介绍西学、培养早期科学技术人才,客观上是有积极作用的D.洋务教育所讲的“西文”指外国语文,“西艺”指西方艺术知识32.以下关于近现代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A.陈鹤琴的“活教育”B.梁漱溟的“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C.蔡元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D.晏阳初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33.下列表述中,与“盈科而后进”所体现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是()A.不陵节而施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随人分限所及3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包括()A.育人为本B.改革创新C.提高质量D.全面发展35..以下关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质性研究是采用演绎而非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结论B.量化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C.质性研究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D.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36.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支柱是指()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生存D.学会共同生活37.班级管理属于微观、具体的一种学校管理形式,班级管理的基本內容有()A.班级教学管理B.班级德育管理C.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管理D.班级生活指导38.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A.均衡性B.知识性C.选择性D.综合性39.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技术40.2006年9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A.普及性B.强制性C.统一性D.普惠性41.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A.受暗示性B.盲从C.独断性D.任性E.怯懦42.情绪与情感的反应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冲动性B.情境性C.外显性D.易变性E.持久性43. 意志的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E.独断性44.下列属于情绪外部表现的是()A.心潮澎湃B.眉开眼笑C.坐立不安D.轻声呻吟E.仰天而笑45.情绪和情感由()组成。
A.主观体验B.认知C.生理唤醒D.外部表现E.意志行为46.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合理化表现的有()A.酸葡萄心理B.甜柠檬心理C.考试不及格在老师面前哭闹D.因不满妹妹出生而尿床E.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47.情感的分类包括()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道德感E.美感48.情绪调节的方法有()A.认知调节法B.合理宣泄法C.意志调节法D.转移注意法E.幽默法49.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有()A.情绪的延续性B.情绪的丰富性C.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D.情绪体验的深刻性E.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50.动机斗争的分类有()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E.挫折冲突三、辨析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5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52.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该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53.课程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54.教育方针通常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55.凡是课堂上发生的预设外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
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56.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57.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58.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让学生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应学好。
59.动物界存在教育现象,因此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60.教师讲课应避免拖堂,也就是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四、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61.常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6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63.素质教育的内涵。
64.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9分,共9分)65.《矛与盾的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简析和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教材简析】本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与盾,在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发明坦克,并由此说明一个道理。
选编此文,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