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研究总论课件
南京大学媒介文化研究总论课件
(5)中国当代媒体文化的外部环境
媒体文化的全球化 西方与中国:弱势与强势,输出与输入 西方价值与民族主义 普遍价值观与地方性的特殊主义 文化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媒体文化的功能
媒体文化与政治和社会斗争交错,复制特定社会的权力关系与社会关系 塑造人们日常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衣食住行,广告,品味,消费方式等) 建构人们关于自我的认同 建构人们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规范
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跨学科课程)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2007.9
导 论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问题与问题意识
一、本课程开设的理由 1.目前大学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2.本课程的特色 3.本课程的教师团队和基本内容
二、为何与如何研究中国当代媒介文化 1.何谓媒介文化?
2.为何研究媒介文化? 3.如何研究媒介文化?
阿多诺 Theodor W. Adorno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以1929年以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理论家为核心的理论派别 文化工业批判(同质性、标准化、商业化、意识形态控制) 同一性思维批判和星丛的诉求 意识形态批判 乌托邦与先锋派的激进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著作
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Thoedor W. Adorno, The Cultural Industry (London: Routldge, 1991)
(4)中国当代媒体文化的内在结构
中国文化的四元结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 主导文化:官方文化,体制文化,强调主旋律,意识形态,社会伦理 精英文化:普遍文化价值,高雅审美价值,纯艺术,社会和文化批判 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狂欢文化,商品拜物教,偶像崇拜
青年亚文化
一、本课程开设的理由
学科化和专业化:系科和学科壁垒;缺乏跨学科 宽口径培养与通识教育:大量的选修课体系,头两年没有专业。 一个教师一本书:包了一门课 一本教材“背多分”:高分低能 课程学院化:问题意识淡薄 精英教育与知识分子:社会关怀和文化参与
2.本课程的特色
以现实问题为焦点,着力培育问题意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媒体文化修养 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打破学科壁垒界限 教师团队集体授课,形成学科互动融合 采用多媒体和网络,课堂自学讨论结合
1、何谓媒体文化?
(1)何谓媒体?
Media is the plural of medium (Latin, 'middle. It refers to the whole range of possible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employed in discourse: any vehicle or entity through which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The word media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mass media, that is those means by which information, entertainment, advertising, and news are transmitted to a general audience.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英国文化研究
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
霍尔 Stuart Hall
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观念
文化是日常的 媒体文化是建构人们世界观、行为和认同的途径 媒体与权力关系密切,控制与抵制 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 阶级、性别、种族三大核心问题 表征、话语和编码—解码实践
3.课程教师团队与内容介绍
本课程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员的媒体文化研究小组策划。是南 京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两校合作的一个项目。
本课程授课教师有13位。他们来自南京大学的不同学科,如哲学、中文、新 闻、社会学等学科。
二、为何并如何研究中国当代 媒体文化
动中所创造的特殊行为方式(制度、仪式、社会 组织等) ----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 1972
威廉斯(R. Williams)论文化
1)理想的文化: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 程;
2)文献式的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以不同方式记录了人类思想 和经验;
三种模式: 1)中心化模式(以本学科为中心,进入其
他学科); 2)多元化模式(各门学科以问题为纽带,
平等地形成合作,各自保持独立性); 3)整合模式(各门学科相互依赖,形成一
个研究小组,构成不同的分工,并强调整合 原则) 三个境界:提供不同视角,形成视角间的互 动,整合出新的知识和观念
(5)几点建议
(5)媒体文化是日常的
康德:我在世界上,世界在我心中 我在媒体文化中,媒体文化在我心中 媒体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媒体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媒体一代”与青年亚文化
2、为何要研究媒体文化?
(1)为何要思考媒体文化?
布莱希特:最熟悉的往往最不注意 媒体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与日俱增 媒体具有相当的诱惑性和遮蔽性 保持距离与自我反思 媒体文化与媒体修养
-------Bloomsbury Guide to Human Thought, © 1993
(2)何谓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社群的“社会继承”,包括: 1)各种物质的人工制品(工具、武器、艺术品
等); 2)各种精神产品(符号、思想、信仰,审美感
等); 3)一个民族在特定生活条件下以及代代相传的活
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共享一种群体成员意识 在信息和交往水平上彼此互动 共有一个或多个目标或动机 发展出一系列规范或规则来对群体内成员的行为
进行约束 形成群体的共识,表现出群体思维 如成员间的互动是长时间的,领袖和追随者便从
群体中应运而生。 /model/subcult1.htm
3)社会的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它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 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文化是日常的(Culture is ordinary)
(3)文化的历史形态
口传文化:面对面的在场交流 印刷文化:不在场的人与印刷物的交流 电子文化:电能,广播,电视等,远踞传输与远踞作用 媒体文化:网络、卫星电视、视频技术、塞博空间、虚拟现实、视觉文化,
(3)媒体文化研究的中国理论 和学派
中国媒体文化的特色和发展 中国媒体文化从业人员和研究队伍 解答中国媒体文化现实问题 理论生产与理论消费 中国理论与中国气派
(4)什么是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interdisciplnarity)的意义 Inter+discipline;post-disciplinary, anti-disciplinary, trans-disciplinary 1920年代出现,60年代以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趋势 跨越边界,填平鸿沟,视界融合 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和知识
四种文化的复杂张力
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张力 平行:独立运行,互利互惠 合谋:相互渗透,互为依存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抵制:拒绝或提升媒体文化 参与:消费偶像,文化资本,知识分子的媒体形象:说客、判官、咨询师、评论员, 演员
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青年亚文化与大众文化有亲和力
青年亚文化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文化 青年亚文化的主体是青年人 青年亚文化是一些意义系统、表现方式或生活风
格,它是一些群体对主导意义系统的反应,反映 了他们试图解决社会语境中结构矛盾的努力。 青年亚文化与对抗文化(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朋客、韩寒现象等) 青年亚文化与认同危机 青年亚文化与媒体文化
时空压缩
(4)何谓媒体文化?
美国哲学家凯尔纳(D. Kellner)认为: 1.媒体文化是各种系统的组合:印刷媒体、电子
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 2.媒体文化是一种图像文化:视觉文化优势 3.媒体文化是一种产业文化:产业化、大批量、
商品化、市场化 4.媒体文化的目标是广大受众 5.媒体文化是高科技的文化 ——凯尔纳:《媒体文化》,商务印书馆2004版
(7)中国当代媒体文化问题
媒体偏见与媒体影响 媒体与自我或群体认同 媒体伦理问题 媒体的社会干预和保护弱者 公共领域与隐私保护 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文化平等与社会进步
3.如何研究媒体文化?
(1)媒体文化研究的历史的现状
媒体文化研究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兴起的 媒体文化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派别 媒体文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文化领域,它要求多
英国文化研究相关著作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霍尔等:《表征》,商务印书馆 罗钢等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陶东风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文化社会学
皮埃尔•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著有 《区隔》,《艺术的法则》, 《论电视》等
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
场域论:各种场域,文化生产场 场域的行动者、习性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象征)资本 品味与区隔 电视是一种符号暴力:同质化;拒绝自由交流,单向传播,快思手特权;商
业化与收视率:轰动效应—血与性
布尔迪厄的著作
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 包亚明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中央编译出版社
门学科和知识的通力合作 媒体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媒体文化研究通常在三个不同学科内发展:社会
学、传播学和文化研究 其他相关学科: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符号学
(2)媒体研究的理论派别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英国文化研究 法国文化社会学 中国媒体文化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