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策略
5、稀有血型的输血原则(《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条对 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 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
选择适用于患者 血液或血液制品
有效存活
无不良反应
指导临床用血
输血前检查的主要规范程序
4
5
病史和标本的接收、 1
2
3
核对及处理
ABO和RhD鉴定 抗体筛选和鉴定
• 输血感染疾病 • 输血前未进行输血评估 • 未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 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全或错误填写 • 输血指征掌握不严 • 输血记录不完善(包括输注时限) • 输血后未进行输血评价 • 遇有疑难血型输血时处理错误 • 紧急输血的原则掌握
医务人员对输血风险的认知
• 法律法规的认知度:
1、医务工作人员要熟知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 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 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山东省医院 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2011年版)》、《山东省医 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
用血申请
• 5、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临床医生应 提前申请,符合条件的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 型输血。如遇急症情况血液中心无相匹配的Rh(D)阴性 血液,经主管医生同意可以输注ABO相合的Rh(D)阳 性血液,但必须向患者本人及家属说明情况并在输血治疗 同意书上有相关记录和家属签字等。
2、科室人员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临床输血流程, 杜绝违法输血行为;
3、对于法律理解应透彻,根据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落实,做 到任何工作流程都有制度可依。
医务人员对输血风险的认知
• 对输血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处理方法
1、输血适应证的掌握
2、输血标本的采集要求
3、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
4、急性配合性输血的处理原则(相容即可输注)
• 以上条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用血申请
• 3、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 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 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 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 4、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 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相关检查指标;曾输过血 的患者,如本次新入院,也应进行血型复检、抗体筛检和 输血前相关检查(肝功(ALT)、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 、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门诊病人原则上不进行输血 治疗。
交叉配合试验 血液的发放
用血申请
•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配血检验 单于预定输血日前一天交输血科备血。
• 2、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 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 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用血申请
•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 签发后,方可备血。
•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 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 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 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 患者发生输血后传染疾病或严重的输血反应,就会导致患 者与供血单位及医院的纠纷,而且往往是高额索赔,这时 医院即使没有责任,根据我国法律同情弱者的原则,医院 往往会判罚无过错性赔偿责任;
•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避免和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成为血液中 心及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 完善正确的输血记录是医疗机构避免输血纠纷的关键;
临床输血风险
• 临床输血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头” 、“体”、 “尾”三阶段 一、所谓“头”就是血液的源头包括血液中心采血、检测、储血、运送
血液到医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输血安全的重中之重,是血液质 量的保证,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性耗材的应用,检测技术 的提高,核检测,血液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体”就是我们临床输血的工作范畴,从血液入库到血液输入患者 体内的过程都涵盖在内,这个过程也是输血风险的高发区,从患者血 样采集、送检、与供血者交叉配血等等环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 引发输血事故。
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 • 安全 • 准确 • 及时 • 有效
确定输血时应做些什么
1、病人临床情况得到怎样的改善 2、使失血减至最少以减少此患者的输血需要 3、决定输血前有无给予患者的其他 治疗,如静脉
内代替液或氧气 4、患者输血的具体临床或实验室指征(输血前评估) 5、输注现有的血制品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
或其他病原体给受血者的危险性有多大(利与弊)
6、如不能及时得到血液,有没有其他的措施供 选择
7、如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有经过训练的 医务 人员监测此患者并立即作出处理
8、患者的病历中和血液申请表中对输血的理由 记录是否完善
医疗机构面临的风险
• 不合理的临床用血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 加了患者的输血风险
临床输血风险
三、“尾”就是血液在临床科室输入患者体内的过程,血液 输入患者体内,不代表输血的完结,后面还要观察患者的 输血反应情况,比如迟发型输血反应,输血后对输血效果 的评价都应体现。在输血过程中只要掌握好“头” 、“体 ”、 “尾”三阶段的安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输血风险 的发生。
容易引起临床输血风险因素
讨论内容
• 怎样进行临床合理用血 • 临床输血的风险因素、输血反应的处理 • 血液制品的适应症 • 紧急情况下的血液输注
世界卫生组织
• 科学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就是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 仅用于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病人处于严重状况而不 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输注,是现代医学领域的有效治疗方法 ,由于它的发展,许多本来不能救治的疾病得到了救治, 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疾病的死亡率。但不适当的输血也可 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