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 精品

最新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 精品

《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古人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有(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⑤大汶口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⑤2.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最北和最南面的是( ) 。

A.鲁、卫B.齐、楚C.燕、楚D.卫、晋3.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奴隶制度的崩溃4.典型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装饰艺术进步的作品是( ) 。

A.四羊方尊B.越王勾践剑C.嵌错赏功宴乐铜壶D.随县编钟5.“秦皇”、“汉武”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的活动是类似的,但却造成了“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 )。

A.根本目的不同造成的B.用人不当造成的C.背景条件不同造成的D.修建陵墓造成的6.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扩大西汉统治阶层力量的是( )。

A.兵皆罢归家B.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C.民以饥荒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D.轻田租,什五而税一7.“焚书坑儒”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之处是( )。

A.实施背景B.实施过程C.实施结果D.根本目的8.史书记载:用牛牵车,由人扶车,车足空心,一播三行。

这种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战国B.西汉C.三国魏D.唐朝9.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有( )。

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B.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D.士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殊势力10.西晋王朝在内迁的少数民族进攻下迅速崩溃,主要是因为( )。

A.统一时间短暂,政权尚不巩固B.汉末以来的经济破坏未得到恢复C.豪强地主控制人口拥兵割据期D.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11.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主要原因在于( )。

A.司马睿本人具有雄才大略B.放弃北伐求得南北妥协C.南渡大地主与南方大地主的支持D.依靠长江天险据有江南12.隋文帝与武则天政治活动的相同点在于( )。

A.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B.派人到流求和西域C.设立学习自然科学的专业学校D.在全国广建庙字,大造佛像13.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①推行均田制、缓和社会矛盾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1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的原因有( )。

①战乱较少,相对安定②中原人民南迁③统治者鼓励农桑④各国重视水利兴修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5.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前后相继的政权除前蜀与后蜀外,还有( )。

A.吴与吴越B.南汉与南平C.南平与南唐D.吴与南唐16.“靖康之变”所以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宋钦宗只要求和,不想抗敌,排斥了主战派大臣和各地义军B.北宋政府只想依靠政府军抗金,不发动人民抗金C.北宋军队腐败,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D.金军力量强大,北宋无力抵抗17.我国古代下列教育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太学②国子学③私学④书院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18.元朝时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其最主要的后果是( )。

A.造成民族矛盾尖锐、复杂B.促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C.迫使元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少数民族大多数不懂农业,造成农业生产的破坏1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 )。

①农业新发展②工商业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出现④明初经济政策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20.明朝能够推行以银两收税的办法,其首要条件是( )。

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活跃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明朝政府的认可21.韩非子和黄宗羲的主张刚好相反,对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思想C.阻碍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22.明清两代初期,在恢复生产方面的相同措施是( )。

A.以各种方式鼓励垦荒B.积极推行流民屯田C.在全国推行棉花种植D.把无主土地分给农民23.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口号的主要意义在于( )。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方法D.起到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作用24.关于“回部”的叙述,准确的是指( )。

A.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B.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C.天山南北两路的少数民族D.居住在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25.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最大后果是( )。

A.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繁荣B.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工商业落后C.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安定D.最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

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诸皇亲籍属宗正者。

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引自《唐大典?尚书户部》材料2 凡百役之费,一线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最出以制入。

产无主客,以见居为籍,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往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旧式。

其田亩之税,卒以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引自《旧唐书?卷一一八》材料3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没,官为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引自《明史?食货志》材料4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以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

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

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引自《清史稿?食货志》请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2分)⑵根据材料1归纳出该税制的四个特点。

(2分)⑶材料2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1分)⑷比较材料2和材料4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各说明了什么?(5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万历三十三年(1618年),被明朝政府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他的故乡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

……他们经常“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抨击当权派……东林党就是以此而得名的。

与东林党同时,另一批官吏士绅又组成浙、齐、楚等各党派。

这些党派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他们都与大地主集团相勾结,“务以攻击东林排异为己事”。

……以浙党声势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本身就是当权派的人物。

材料2 在党争的过程中,东林党人反对以皇帝为首的当权派的胡作非为,反对王公、勋戚对土地的掠夺,反对矿监、税监的横征暴敛……他们的斗争也发生了一些作用,……(熹宗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赵南星等人得到执政的机会,浙、堂、宣各党派一度受到排斥。

为时不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官与浙、齐、楚、宣、免各党中的一部分人结成联盟,被东林党称为“阉党”。

……东林党人因上书劾魏忠贤为首的二十四大奸恶,被锦衣卫缇骑逮捕。

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黄尊素等人也都被捕来京,囚禁狱中,受酷刑而死。

但是这些人都能视死如归,坚持与阉党作斗争。

天启元年(1621年),魏忠贤派遣疑骑至苏州搜捕周顺昌,苏州居民极为愤慨,聚众达数万人,群趋殴打堤骑,当场击毙堤骑一人。

巡抚报告“吴人尽反”。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史纲要》请回答:⑴根据材料1,指出东林党各自代表哪些人的利益?东林党主张的实质是什么?(2 分)⑵根据材料,列出东林党人的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

(3分)⑶据材料2,回答东林党人执政说明了什么问题?文中“吴人尽反”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⑷据以上材料,指出这场党争的性质,并简评东林党人的主张。

(2分)三、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西汉后期,封建统治的危机有哪些主要表现?王莽试图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分析其解决失败的原因。

后来的东汉建立者刘秀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他又回避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回避该问题?(15分)2.两宋时期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概括并用史实说明这种特点对时中国济发展趋势、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15分)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参考答案一、1.B 2.C 3.D 4.C 5.C 6.B 7.D 8.B 9.A 10.D 11. C 12.D 13.B 14.C 15.D 16. A 17.D 18.B 19.C 20.B 21.B 22.A 23.A 24.D 25.D二、1.①唐代的租庸调和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地丁银。

(顺序不得有误)(2分)②特点:(1)征税标准以人丁为准(或:按丁征税)。

(2)以征收实物为主(或:以实物税为主)(3)纳庸代役。

(4)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祖庸调的特权。

(2分)③(1)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2)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1分)④共同点:(1)都是货币税(或:均征收银两)。

(2)都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

(2分)不同点:一条鞭法即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

把丁银摊丁入田,废除了人头税。

相同点: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税制简单便捷。

不同点: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削弱。

(或: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逐步松弛。

)(5分)2.①东林党代表中小地主、中小官吏及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浙党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实质是主张改良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

(2分)②反对当权派的胡作非为;反对宦官专权;反对贵族掠夺土地;反对矿监、税监的横征暴敛。

(3分)③说明当时社会舆论支持的东林党发挥了一些政治作用;反映了东林党人的主张在当时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因而得到了人民支持。

(3分)④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力量的斗争;东林党人反对的是统治阶级中最腐朽的力量和最黑暗的社会,在当时是进步的。

(2分)三、1.①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奴婢、流民数量增多,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迫在眉睫,政局动荡不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