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法教学原则

语法教学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摘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它需要有很强的交际实用性,与一般的语法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教学的原则。

本文就从一些实际例子来谈一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关键词: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一、引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中,语法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语法教学,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往往是不同年龄,不同语言背景的人。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汉语都是为了交际。

所以,他们要掌握的汉语语法规律要求要有很强的交际实用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是把汉语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而进行的语法研究,因此是一种教学语法研究,是应用型的语法研究。

跟把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系统所进行的的语法研究,或把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所进行的语法研究有很大不同。

(李泉,2003)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语法。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教学语法可以不依附于任何一种理论语法。

理论语法可以为教学语法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模型。

(崔希亮,2003)还有很多像赵金铭、陆俭明、孙德金这些大家们都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这一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这些晚辈们铺开了道路。

在本文中我将以自己的观点来谈一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一)依附于理论语法的教学语法我们都知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教学语法而不是理论语法。

具体说来就是,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利用现有的汉语语法理论知识和语法规律来直接教汉语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所要遵循的语法规律、语法模式。

就是利用语法结构规律进行交际模式的套用,而不是在交际实例的基础上总结汉语语法规律。

简单说理论语法相当于归纳,教学语法相当于演绎。

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相当于用以归纳的规律来演绎具体的汉语交际实例。

比如:汉语中的把字句是一个教学难点。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把字句的基本模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以介词“把”为标志和界限的三个语法成分:A+把B+C或是A+把B+VP。

1、“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比如:“把那只红色的铅笔拿来”。

2、“把”字句中的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

比如:“把面包吃了;把事情说明白;把书放在桌子上”。

3、谓语动词一般都具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比如:可以说“他把花瓶打破了”。

但不能说“他把书能读好”。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比如不能说“我把面包没有吃完”、“为什么把这件事不告诉他”。

当然,“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较特殊的句式,它还有一些其他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在对“把”字句进行教学是,就应该先说一些正确的“把”字句例子来。

让同学们脑袋里有印象存在,然后再列出上面有关的“把”字句的一些句式特点和要求,以防同学们造出错误的句子。

即使有同学造出错误的句子,也可以有模版和要求进行纠正。

像这样充分利用大家们总结出来的理论语法知识来为教学语法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让汉语学习者说出正确的句子,正确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而不是去搞汉语语法规律研究。

所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充分利用理论语法的教学语法。

(二)交际实用性原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而不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

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交际实用性原则。

也就是要和汉语的语义和语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恰当合适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

在进行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具体的对语用和语义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明白汉语语法怎样表达才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要求。

比如:量词是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词语。

留学生在造句时常常会造出没有量词的错误句子“我有一儿子”,这与他们的母语表达“I have a son”相一致。

但是如果在教师仅仅是跟学生讲量词的语法意义和搭配规律,在使用量词时一般要在前面加上数词构成数量短语,强调要在数词和名词之间加上量词“个”。

学生往往又会造出这样的错误句子:“我有一个妻子”来。

这种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是完整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语义上看则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表达。

当我们说到某人有一个儿子的时候,意味着他还可能有更多的儿子或还有女儿,这是正常的,符合人们多子多孙的观念。

但如果说某人有一妻子,那是有问题的。

不符合中国人的一夫一妻制和对婚姻的忠诚。

语法教学中对语义和语用的解释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考虑因素。

我们防止留学生“我姐姐、我妈妈和我狗”这样的错误的句子。

(三)通俗性原则通俗性原则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语法术语的使用。

留学生本来就是来学习汉语的,能够正确流利的发出汉语语音和说出正确的汉语句子都有难度,那么语法术语就更难理解了。

其实,现在很多语法术语连中国人都听不明白更何况外国人。

语法术语太多学生不但记不住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交际。

所以, 讲课中应该减少语法术语, 而采用现在很多教材所使用的句型模式。

把许多语法术语归纳为语法格式, 而不出现语法术语的名称。

如:用动词+ 了、动词+ 着、动词+ 过的格式来代替动态助词这一术语, 不做概念的解释。

这样减少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内容, 要求学生只记句型模式就可以了,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四)循序渐进、贯穿始终的原则汉语语法是非常复杂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并且很好地使用到交际中,要想学好汉语语法是需要一定的汉语基础的。

所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像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汉字、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学习过程。

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像汉语的句法结构:“主-谓-宾-定-状-补”,可以在初级阶段进行说明。

而一些具体的、特殊的语法结构或词语的用法可以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高一点的时候再进行说明,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以致用。

汉语语法在汉字、词汇、短语、句子中都有体现。

那么在教学的这些阶段我们都可以对语法进行教学,再比如,在口语课、作文课、阅读课这些课中国都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或者列出新的语法知识。

这样边学习语言要素边学习语言要素中的语法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使用语言要素进行交际。

所以,语法教学要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始终,边学边练。

(五)注重针对语法偏误进行语法教学偏误是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出现的情况。

偏误分为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语际偏误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语内偏误指第一语言内部的发展;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而出现的偏误。

比如,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句子的过程中造出了一些错误的句子。

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偏误产生的原因来进行纠正。

这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纠正,能够“一针见血”地让学习者注意到汉语的正确语法应该是怎样的。

并且,还可以与自己的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能够特别注意出现偏误的地方与母语语法的不同点,以防再次出现偏误或错误。

(六)注重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很多人都认为语法没有语音、词汇、汉字那么具有趣味性,语法学习很枯燥。

所以,很多人都惧怕学习语法。

这样反而对汉语教师的语法教学能力要求更高。

教师要怎么样把枯燥的语法既讲的有趣味性又能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的确是有挑战性的。

下面几个课堂教学的模式我认为在语法教学中是具有实践性的:1、注重师生的互动性语法教学本来就很枯燥,所以更不能教师一人在上面讲语法规则。

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一些小互动。

比如说教师作为发起者问一些小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和答案都涉及到这节课要学习的语法点。

这样,在参与式的互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注重课堂方式的多样性课堂并不只是老师讲课,而是应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以语法只是为中介,大家共同参与的一个共同时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小对话,小游戏,或者可以让学生互相找出错误并试着找出错误的原因,最后由教师总结打分。

这样语法课堂教学就不会枯燥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总的来说比语言要素教学要难。

但是,语法错误有时是并不影响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

所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也是要有选择性的,有些不常用的语法知识点可以谈化。

总之,只要是能够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

参考文献[1]陈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原则[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2(1).[4]龙青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90(3).[5]李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浅谈[J].安徽文学,2012(1).[6]赵春红.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谈[J].邢台学院学报,2007(3).[7]丁存越.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8]孙德金.语法不教什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9]郑金勇.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J].现代语文,2006(10).[10]刘海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通俗性原则[J].魅力中国,2010(4).[11]郑金勇.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J].现代语文[12].[12]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相关主题